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许先聪科技种烟年收入13万元 □黄国进

百色早报 2013-01-14 04:51 大字

 

德保县敬德镇出了一个“种烟10万元户”,一年种烟收入10多万。近日,笔者慕名来到该镇暮洞村根梅屯,找到了这位“10万元户”许先聪。笔者见到他时,他正挥汗如雨,翻挖烟地,为今年做好准备。2012年,他种植烤烟30亩,收入13.5万元,成为敬德镇闻名的种烟大户。

外出打工生活艰辛

“去年的烤烟收入算起来总共有13万多元,在我10多年的种烟史来看,这份收入还算差强人意。”说起2012年的种烟收入,许先聪似乎不太满意,“稻谷也算丰收,再加养的几头肥猪,收入不逊于外出打工。现在房屋已经装修好,电视机、洗衣机、电饭锅样样都齐全,手机有2部,去年又买了1辆摩托车。今年还想买台拖拉机。”

 

“打工?我也打过好几年,挣不了几个钱,倒是吃了不少苦,因此决定回家种烤烟,顺带照顾老人和孩子。”许先聪说,对于打工,他有着切身的体会,因为自己书读得少,也没有技术,在外面也只能做一些重活,劳动强度大,收入却很少。尽管如此,他仍然格外珍惜每次挣钱的机会,吃苦耐劳,每年下来还能有几千元的积蓄,每年拿着这几千元的积蓄回家,心里都感觉沉甸甸的。他总觉得家里外边两头跑、两头挣“小钱”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因此,许先聪总是在千方百计打听致富的路子。

 

没有经验种烟失败

机会往往垂青于勇于挑战的人。当得知烤烟政策越来越惠民,种烟利润也可观,而且还能照顾家里后,许先聪就想回家种烟。但是光凭自己家里的那几亩地肯定成不了气候,这时他想到,村里许多同龄人都出去打工,可以把他们撂荒的地租赁来种烟。

 

暮洞村本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因受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村民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也难摘贫穷的帽子。多年来,村民们都纷纷走出家门,去到城市里讨生活,很多土地基本都荒废了……

 

“说做就做,1997年我就回来,栽了5亩6000来株,只是那时候没有什么技术,完全就是一个门外汉,‘栽种靠天吃饭,烘烤全凭运气\’,辛辛苦苦大半年,到头只换来了3800多元。”许先聪一阵感叹,“本想靠着种烟发家致富,谁曾想是这么一个结果,这让我看不到任何希望,消沉了一段时间。”

 

“其实,这一年的失败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让我意识到要让烟卖个好价钱,里面是有窍门的。”许先聪坦言,正是这一年的经历使他意识到种植、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同是5亩烟,为什么别人收入7000多元,而自己收入只有4000元呢,这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我脑海。”许先聪说,为了提高种烟技术,他通过各个渠道找来一些烤烟种植技术的资料学习,第二年又试种了5亩,没想到因雨水过多、加上施肥不知“轻重”,烤烟大面积死亡,又失败了。

 

惨痛的教训使许先聪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了“疯狂”地学习,向科技种烟书籍学、向老烟农学。他说:“我这个人就是有一股狠劲。那段时间,我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我们镇的亲戚,只要一遇上,我都会问他们一些种烟、管理烟田的问题。还经常跑到烟站去请教技术人员。”

 

掌握技术年收入破10万

经过探索学习,许先聪决定尝试用覆盖地膜的种植办法,因为技术掌握不到位,第一次尝试还是失败了,正当他困惑之际,该镇政府组织烟农去外地参观烤烟基地,他申请到了机会。这次参观让他大开眼界,坚定了他膜下试种的决心,狠下功夫琢磨种烟技术。

 

在许先聪的不懈努力下,他种的每亩烟叶产量由90多公斤提高到200多公斤。这些年来,他已积累了丰富的种烟经验,种烟面积也逐年增加,5亩、10亩、20亩、30亩,烤烟棚也增加到了3个,2011年底还新建了1座五连体密集式烤房。同时,烤烟收入也在攀升,2012年,他30亩烤烟的纯收入突破了10万元,在暮洞村首屈一指。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加上现代烟草农业惠农政策补贴,再除去肥料和土地租金、劳务报酬等开支,全家5口人仅种烟一项人均现金收入就超过2万元。

“现在政策好了,政府对我们烟农的扶持力度也大,我才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的日子,有党和政府,我们对以后充满信心……今年我打算再扩大规模,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5亩。”许先聪充满信心地说。

 

据了解,暮洞村将被规划为敬德镇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的核心区,这对许先聪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大好机遇。

 

新闻推荐

A 撞倒行人后面包车消失

2011年1月21日22时许,德保县境内峒奇路段中铁25局附近,一辆面包车撞倒一名行人之后逃逸。

 

 

 

在事故现场,民警发现一名男子倒在地上,已停止了呼吸。现场目击证...

德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