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保:新一轮扶贫开发着力挖“穷根”

广西日报 2012-10-27 18:55 大字

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黄高念 陆俊材

德保为什么穷?穷在哪里?如何脱贫?

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打响,这三个问题摆在德保县委、县政府领导面前。

“德保穷,穷在自然条件差,山区农村路电难通;德保穷,穷在没有产业促农增收;德保穷,穷在农民致富本领不高,自我发展能力弱。”谈及“穷根”,县委书记谢德强说。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德保县着力在挖“穷根”上下功夫。该县提出:到2015年末,全县95%以上村级道路实现硬化,20户以上自然屯通屯道路率达到90%以上,50%以上20户以下的自然屯通屯级道路;在49个贫困村种植脐橙3万亩以上,发展竹子、油茶、林下养肉鸡等,力争每个贫困村都有稳定的增收产业。此外,在2015年前,争取贫困村新增劳动力培训就业率达到95%以上。

该县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在道路、饮水等基础性项目建设上。2011年以来,新建屯级道路36条98公里,解决29个贫困村行路难;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资132万元新建家庭水柜110座,投资628万元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28处,解决8563贫困人口的饮水难。

没有产业支撑,脱贫致富就是句空话。2011年以来,该县投入产业帮扶资金554.2万元,扶持2450户贫困户新种脐橙2800亩、竹子1800亩;补助50万元扶持361户贫困户建设鸡棚发展林下养鸡业,养殖规模达30万羽。特别是2011年8月,通过竞选答辩争取到广西“十百千”扶贫产业化蛋鸡养殖项目,成为全区惟一争取到该项目的县份。该项目分3年实施,今年投资2360万元为18个村屯1000户贫困户提供7.5万羽蛋鸡苗和1000组鸡笼,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项目惠及5个乡(镇)18个村屯1000户贫困户4623人。目前,已完成蛋鸡种苗孵化3万羽,首批1950羽鸡苗已发放到26户贫困农户手中,该项目的实施,将使被扶持的贫困农户实现年人均增收600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富口袋,必须先富脑袋。该县深入开展“百千万强基惠农”挂点帮扶大行动,千方百计培养种养能人,立足每个屯培养1-2名农村种养业能人,培养村干部成为种养致富带头人。突出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十百千”产业扶贫开发示范工程,普及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通过技术咨询、技术下乡、农家课堂、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培训新型农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目前,该县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36期,培训农民群众3.56万人次。同时,实施“农民大转移、农民大培训”惠农工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1-9月,全县累计输出劳务人员7.8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6万人次,劳务收入达1.86亿元。

“只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业带动、农户自强,相信‘穷山\’一定会变成‘金山\’。”县长牙韩高满怀信心地说。为让“穷山”变“金山”,该县以开展“千名干部入乡驻村帮扶”活动为契机,实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开发工作挂钩联系制度,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措施,推行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援助服务,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1-9月,该县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706万人,占全年任务1.6631万人的76.4%。

新闻推荐

德保打造30个生态乡村精品点

本报德保讯(记者/陈强通讯员/陈仁宝)巷道整洁,绿树成荫,闲置石磨、石条组成了休闲观光长廊……10月9日,记者行走在德保县足荣镇那亮村古浬屯,看到了“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新村风貌。古浬屯是德...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