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骨胡在倾诉……

广西日报 2010-12-02 22:23 大字

□本报记者 林雪娜 

夕阳的余晖穿过一队矮马的脊背,洒在乱石芳草的百粤坡上。一串深深浅浅的马蹄印由近及远,马帮铃声伴着马骨胡声,高亢悠扬。沿着那或隐或显的蹄印,追着那如泣如诉的琴声,当今的德保人在追寻着“茶马古道”的痕迹。

11月深秋,记者跟随文学名家红枫旅游文化笔会来到了德保县,期待层林尽染的红枫林之余,独自去追寻了马骨胡的余音……

几番联系终于见到了德保民间艺人黄广扩,他有个外号叫“叔扩”。“叔扩”年过半百,却和马骨胡结缘了40多年。在他的记忆里,一直留存孩提时的一个画面:夜幕降临,老街的煤油灯点点闪亮。微弱的灯光下,一群老老少少汇聚在街旁表叔家。“我来一段”,“我也来一段”,马骨胡声“吱呀”而起,乡亲们的欢笑声穿透了黑色的夜空——

远古一个山寨,有个聪颖俊俏的姑娘叫阿冉。阿冉和勤劳勇敢的青年阿列是一对青梅竹马。阿列是个好猎手,常拉起土胡向阿冉倾诉衷肠,阿冉则用嘹亮的山歌回应。阿冉家有一匹浑身枣红、四蹄雪白的骏马“四蹄雪”,健步如飞,远近闻名。一天,土司要用重金买下“四蹄雪”,当他看到貌美俊俏的阿冉后,顿生歹意,便下令连人带马一同抢回山寨。土司得意忘形,乘兴试马,却被摔得头破血流。他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杀了“四蹄雪”,把马皮剥下、马骨剔出,丢在阿冉面前,威逼说如不与他成婚,也要像马一样扒皮、剔骨。阿冉看见心爱的“四蹄雪”惨遭不幸悲愤万分,她拔下一些长马尾,收拾起一条马的大腿骨,请土司家的长工捎给阿列。阿列痛苦欲绝,便用马腿骨做琴筒、马尾做弓毛,制成一支马骨胡。马骨胡的乐声高亢嘹亮,响彻山谷。阿冉从感人的琴声中悟出阿列搭救她的时间和办法。这天黑夜,阿列爬过高墙,救出阿冉,并射死了追赶的土司……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阿冉和阿列,就把马骨胡称作“冉列”。

美丽的传说寄托的是人们心中的一份情感,一份浪漫。马骨胡其实是一种壮族拉弦乐器,形制与奚琴类型的乐器相似,琴筒多采用马腿骨制作,壮族称“冉督”、“冉列”,流行于广西百色和云南、湖南等地。记者看来,是德保的山水造就了矮马,赶马人的精明造就了马骨胡。为了招揽生意,赶马的商贾常拉起马骨胡“广而告之”。久而久之,马骨胡成了赶马人驱除疲劳、自娱自乐的精神依托,成为民间说唱和壮剧的领奏。

“叔扩”说,在“文革”后那年的冬天,他和文艺队员背着乐器到一个偏僻的山屯演出。那小山村的人们从来没看过戏,一见他们进屯,像过节一样欢喜。夜晚,在村里人竹筒火把的包围中,“叔扩”拉起马骨胡领奏精彩的壮剧。次日清晨,家家都蒸了粽子为他们送行。在赶往另一个山屯途中要翻越一座陡山,“我当时把马骨胡挂在脖子上,把粽子挂在胡上,爬陡坡时粽子‘哗啦啦\’往山下滚,后边的人大叫‘粽子!粽子!\’吓得我猛一低头,还好那胡没跟着掉……”

听着“叔扩”神采奕奕地描述,我感觉到民间艺人们用热情传承的民族精神;看着“叔扩”手中那把泛着幽光的马骨胡,我想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二胡——它们都是从大自然中撷取的音律,演绎的是勤劳质朴的人们追寻幸福的心声……

新闻推荐

靖西:冬闲田里长“金子”

富民强桂在基层记者春节见闻录本报记者曾铁强本报通讯员杨悠浮梁明清1月28日,靖西县新靖镇其荣村。摘菜、过秤、装车……一片繁忙景象。菜农黄春玉乐得合不拢嘴,0.4亩地产出的一批大白...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