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茯苓产业应善用松木资源

安徽日报 2020-11-03 06:55 大字

种植茯苓年耗松树木材千万立方米以上,如何化解茯苓种植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专家建议——

如何高质量发展茯苓产业?如何化解茯苓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茯苓等菌类中药材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种植合作社代表汇聚合肥,为发展茯苓产业建言献策。大家提出要善用松木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高质量发展茯苓种植,同时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茯苓机械化加工以及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做大做强茯苓产业链,促进种植户增收致富。

茯苓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被誉为中国传统药物的“白银”。安徽茯苓具有栽种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种植面积大、品质好等特色。特别是岳西、金寨等地因其培植方法独特,加工技术成熟,生产出的茯苓产品品质精优,以“光、洁、细、白”享誉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

我国茯苓产销量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野生茯苓的数量逐年减少,绝大部分都靠人工栽培。种植茯苓的效益也很好,“按照市场调研,每窖松材约产3斤鲜茯苓,每亩地约种植1000窖,即每亩地能产3000斤鲜茯苓。”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董玲研究员介绍,目前岳西茯苓正值新货上市,茯苓鲜货收购价在12-13元/公斤,每亩销售收入18000元至19500元。去除成本,每亩净收入13000元至15500元。据统计,岳西县40万人口中就有10万人从事茯苓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但是,近年来茯苓的产业发展遇到了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茯苓产区均采用“段木窖栽”方式种植茯苓,年耗松树木材千万立方米以上,致使松木资源受损、生态植被遭受破坏。多地政府实行封山育林等办法限制松木采伐,导致培植茯苓的松木原料供应不足,茯苓产量呈逐年锐减趋势,茯苓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由于封山育林,近两年,安徽省岳西、金寨等地的茯苓种植户基本要从外省购买松木满足生产需求,增加了茯苓生产的成本。”省农科院园艺所杨小方博士告诉记者。

针对目前茯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开出药方:首先需要对已有的菌株菌种进行提纯复壮,使其更适合现代栽培的环境和技术,提高相对产量,同时努力开发更适合现代种植的新菌种,规范市场上菌株菌种,避免因菌种使用不当而导致的菌材浪费。其次要推广袋料栽培技术。传统的“段木窖栽”只使用了松木的粗壮树段,松兜(松树根)的使用率非常低,但是从野生茯苓生长的情况看,松蔸也非常适合茯苓的生产,因此可以将松蔸充分利用。同时,过去松树针、松树枝等利用率非常低,基本上都是直接扔掉或当柴火使用,松树木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往往也被当垃圾扔掉,事实上,这些都是种植茯苓的较好材料,可以收集起来用于袋料栽培。

此外,目前日益严重的松材线虫病导致大量的松树染病,政府部门的政策是发现即砍掉焚烧,这样不但浪费大量的松木资源,还需要动用不菲的财政资金去砍伐焚烧。专家建议可以在做好病虫害消杀的情况下,探讨利用患病松树种植茯苓的可行性。

最后,要加强茯苓加工机械研发,加大茯苓深加工产品的研究,提高茯苓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茯苓,药食同源,被誉为‘四时神药’,具有利尿渗湿、镇定安神、降低血糖、平心律、健脾胃等功效。”董玲表示,茯苓配伍率极高,中医有“十药九苓”的说法。除药用外,茯苓还有保健和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新闻推荐

汪时兵你在哪?家人在苦苦寻找你!

本报讯距离上一次见到儿子,已经有13年之久,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73岁的村民刘翠娥心心念念的就是儿子能回家看看。1988年2月2...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