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浙商文化基因 □陈计洋 于琛 曹新铸 文/图

蚌埠日报 2020-09-07 08:42 大字

河姆渡遗址温州五马街八咏街八咏楼这是一次招商之旅,蚌埠日报社招商小组奔赴浙江,拜访三地企业家,参观企业,推介蚌埠,寻求合作机遇。

这是一次文化之旅,既有7000年前双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有徽商和浙商的深入体察和比较,更有各地人文精神的共鸣与洗礼。

这是一次学习之旅,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学习行业领头羊的开阔思路,学习奋进者的拼搏精神。

宁波,温州,金华,我们来了!

跨越7000年的时空

8月26日,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蚌埠日报招商小组于下午4点45分抵达宁波大剧院,下车即前往二楼的浙江祥圆弘健康文化有限公司,和宁波的企业家们座谈。

第一站选择宁波,当然是因为蚌埠和宁波在文化上的共通之处,两地7000年前的文明遥相呼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天清气朗,白云散漫,两岸青山相对,清澈的余姚江缓缓流出,经过河姆渡镇河姆渡村,形成一个古渡口。从渡口坐小船,几分钟即可到达对岸——著名的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出土的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木构建筑遗迹等,有力地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而距今约7300年的淮河流域,同样有人类文明的存在。双墩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螺蚌壳等,既有生产、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划符号和泥塑艺术品,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有力证明。

跨越7000年,两个流域的文明有了交流和碰撞。

双墩出土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的额头上,有类似同心圆的图案,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牙雕很相似。

河姆渡遗址公园可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蚌埠双墩遗址国家考古公园创建工作正在推进中,公园集遗址保护、文化展示、环境美化于一体,建成后将和河姆渡遗址公园南北辉映。

文明因为相似而有交流和借鉴的可能。先祖们很难跨越这一千多里的山山水水,而今天的我们可以。

有山有水,山有兽,水有鱼,地有谷,河姆渡的先民们日出而作,筚路蓝缕,胼手胝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造就了早期人类文明,滋养了一方民众,让勤劳勇敢、不畏艰难、从不言败的文化基因在这里代代延续。

和河姆渡遗址隔江相望的大隐镇,即是这种文化延续的代表。

大隐从地形上看就是“大隐”。四周群山环绕,山虽不高,但连绵起伏,将大隐镇环抱其中,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低调而有内涵。隐溪河等八条河流蜿蜒其间,清澈而宁静,使大隐更加轻灵。

山如黛,水如烟,山水大隐,大有故事。

在春秋时期,大隐属越国。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即在大隐境内建城设港。到西汉时,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曾隐居于此,故名为大隐。

山代表着坚韧,水意味着灵动。在这山水和文化的浸润下,塑造了宁波人披荆斩棘、从不言输、开拓创新、低调务实而又灵性飞扬的典型性格。

企业家王涵筠女士就居住在大隐镇,她创建了浙江祥圆弘健康文化有限公司,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以与时俱进的理念,开拓中国传统技艺新市场,传播传统文化新理念,让世界感知、了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今年疫情之后,公司果断转型,及时推出中药防疫香囊等产品,拓展了经营渠道。

商场竞争,靠的是对商机的敏感和把握,这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商业智慧。浙商大多转型快速,敢为人先,不断创新,“逐市场而居”,成为“中国的犹太人”。

祥圆弘健康文化有限公司坐落在宁波大剧院南广场2楼,宁波大剧院总经理郑峰等也冒雨前来和我们交流。郑峰是媒体人,在传统媒体工作多年,当过记者、制片人、部门主任,四年前接盘宁波大剧院,上任后转变经营思路,将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经营理念贯彻始终,管理上裁减冗员,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次年即扭亏为盈,此后逐年赢利,剧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的双丰收。

“一定要有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郑峰说,无论是媒体的融合,还是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思维的活跃和开放。

正如7000年前不约而同创造的双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安徽和浙江,蚌埠和宁波虽有差异,但也有共通之处,两地人也有互相欣赏之处。

企业家黄先生多次来过蚌埠,对五河螃蟹情有独钟,在南京出差处理完公务,会特意驾车到五河吃一顿螃蟹。有年冬天,黄先生还在蚌埠吃了一顿铁锅炖的“霸王别鸡”。令他印象深刻的不只是蚌埠的美食,更是因为蚌埠人豪爽、务实、开放的性格特征。他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会来蚌埠投资。

而星光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和安徽的合作洽谈正在进行中。星光能源是一家以经营沥青及其他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类集团公司,每年经营沥青产品150-200万吨,其他石油产品100-150万吨,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美元,是整个亚太地区最大的沥青贸易商,在国内多地设有分公司。

星光能源公司目前正在安徽省有关洽谈项目合作,拟在安徽建立仓储和物流基地,我们招商小组向公司介绍了蚌埠城市概况、交通区位优势,和蚌埠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举措和进展,以及近年来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中心城市的成效。星光能源公司对蚌埠的发展前景和交通区位优势非常看好,表示愿意进一步商谈具体合作事宜。

感悟“东方犹太人”

结束在宁波的考察学习后,招商小组出宁波,沿沈海高速向温州进发。

海边的天气真是多变,说“翻脸”就“翻脸”,刚刚天气好好的,转瞬就是瓢泼大雨,一路上大雨不断,雨刮器忙个不停。

大雨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高速路两边群山连绵起伏,在雨水中显得更加青翠,更妙的是云雾笼罩山头,虚无缥缈,足以宽慰我们四个小时苦雨的行程。

其实,想想20年前,那时没有高速公路,从各地蜂拥而至的打工者,他们要经受多少颠簸的路程,才能到达这个打工的“圣地”。

如果再往前推到上世纪的80年代,那么温州人的创业艰辛真是筚路蓝缕。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记述:在1983年前后,温州的家庭工业有10余万户,从业人员约40万人,常年有10万人奔波于全国各地,推销产品和采购原料,后来有人用“四千精神”来形容这“10万购销大军”的艰辛: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跑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

温州人当年创业的艰辛,可见一斑,和他们相比,我们路上吃的这点苦头实在不算什么。

经过长长的隧道后,瓢泼大雨奇迹般地停了,阳光明媚,蓝天白云,“镜头”切换得实在太快。

匆匆吃过午饭,稍事休整,我们抵达温州市安徽商会。商会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装修都是徽派风格,里面设有接待厅、会议室、乡贤活动室,音乐播放室、休闲小院等,功能齐全,让安徽人很有回家的感觉。

商会执行会长程健,常务副会长徐重泽、张家根,乡贤沈波,和浙江日报驻温州分社副主编徐明,和我们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交流探讨。

程健是安徽岳西人,1993年到温州打拼,从事过车床、制鞋、建材、食品仓库员等工作,1998年开始创建自己的涂饰公司,后又创办装饰公司、建材公司等。

据程健介绍,目前在温州经商的安徽人有60多万,年总产值达3000亿元,从事的行业也极为广泛,涵盖皮鞋、服装、眼镜、打火机等温州传统的四大支柱产业。在服务业,有的安徽商人甚至做到行业顶尖。

在温州创业多年,和温州人打交道多年,程健认为,温州人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有志气,温州人始终充满斗志,时刻意气风发,永不言败,说干就干;二是有智慧,温州人不比体力,不好勇斗狠,不蛮干硬干,他们凭的是智慧、智力;三是会置业,在温州,业比房多,房比车多,温州人总是把置业放在第一位,把享受放在后面;四是团结,就是抱团取暖,善于合作,人抬人高,有事一起扛,有钱大家赚。但这其中最根本的是敢为天下先,“先”是温州人的灵魂和命脉,是他们成为“东方犹太人”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实,徽商和浙商的渊源很深,并且相互影响。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从皖南流入浙江,运送过无数商旅辎重,承载了红尘财富梦想,黄金水道连通着人文和财富,也见证过了数百年的荣光。现在,浙江很多地方仍有徽商会馆古迹。

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徽商,还是浙商,都在不断融合,不断嬗变。程健认为,现在是快速交融的时代,人在流动,企业在迁徙,徽商和浙商没有泾渭分明的区分,也没有没落,只是分布更加广泛,产业更加多样。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崇尚道义、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没变。

在浙江打拼的安徽人,始终有着浓浓的家乡情结。

温州市安徽商会常务副会长徐重泽,安徽明光人,出生于1979年,2000年到温州创业,如今已创办多家企业。妻子和子女已是温州户籍,但徐重泽仍然保留着安徽人的身份,他的身份证一直没变。据他介绍,在温的安徽商人,近年也有很多回家乡投资的,自己也在家乡有投资。他认为,对招商而言,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很重要。比如温州的眼镜产业,有几百家企业都是安徽人在做,从镜架到镜片覆盖了全部产业链,如果引进这条产业链,前景应该不错。

浙江日报驻温州分社副主编徐明事先特意查阅了很多资料,他认为蚌埠和温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产业结构相似,现在都面临转型跨越的压力和机遇;在省内都处于“C位”,温州的车牌是浙C,蚌埠的车牌是皖C,发展水平在省内梯次也相当;都是长三角一体化27个城市之一,在承接产业转移上都有优势,都在做“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篇文章;汤和曾在温州沿海一带抗击倭寇,温州人极为感激他,不但建有汤和庙,还有一年一度的汤和民间文化艺术节,而汤和墓则在蚌埠。

但温州发展的压力很大,亟须转变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此,温州计划打造高端科创平台,吸引顶尖理工类院校的研究院落户,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载体向平台集聚,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培育高成长型生产性服务业。

这和蚌埠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的努力方向一致。

在温州市安徽商会和乡贤沈波的牵线下,我们招商小组拜访了温州鸿升集团。

鸿升集团自1975年创建以来,一直努力不懈地致力于卫生洁具(及配件)的研究与开发,已形成了铸造、机械加工、表面抛(磨)光、电镀、装配等配套成龙的专业生产体系,是中国最早的水龙头制造商之一。集团拥有上海和温州两大生产基地,具有每月100万件龙头、200万件卫浴及厨房配件的生产能力。集团坚持品牌之路,实施名牌战略,率先通过ISO90001国家质量认证体系,ISO14001国际环境认证提醒和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一直服务于世界顶级厨卫品牌及大型建材超市。

集团董事长管鸿升因公务在上海,特意委托副总经理胡秋霞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企业情况。据胡秋霞介绍,集团非常重视质量控制,并将其作为企业生存的基石,从而和高端品牌及大型超市有了稳固的合作关系。集团也把履行社会责任感放在重要位置,严格把控生产工艺,符合环保要求,确保产品不会发生二次污染。

随着企业的发展,鸿升集团目前的生产厂地已不能满足生产扩张需求,有进行产业转移的计划。在听取了招商小组对蚌埠情况的介绍后,她表示很感兴趣,希望能尽快来蚌埠实地考察。

双溪今日春更好

“风住香尘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船,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这首《武陵春·春晚》世人耳熟能详。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的这首诗《题八咏楼》广为人知。

双溪和八咏楼在哪里?金华!

金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辈出,李清照只是其中之一。如果说名人让金华变得厚重,那么武义江、东阳江穿城而过,则让这座城市变得灵动。

武义江、东阳江即李清照所说的双溪,金华因水成名,也充分利用江河,搭建起一条连接江河景观和沿岸绿道的生态廊道。在“双溪”两岸,公园一个接着一个,既有人文景观,也有生态景致。

我们到达金华时,阳光暴烈,走几步便汗流浃背,但在江边公园的绿荫下,花草清香四溢,人们徜徉纳凉,乐在其中。

昔日“种文化”,今天“卖文化”,金华人不但注重建设文旅“大”项目,还善于开发文创“小”产品,从日历、香囊,到小摆件,再到书画,涵盖广泛。漫步八咏街,两边文创商店林立,还有不少书家临街挥毫,现场创作,更添文化韵味。

历史上,徽商和龙游商帮都在金华大展身手,而金华商帮在本地湮没无闻,在外地却很有名头,“金华帮”在当时的上海滩统领了酒业等多个行业。

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闻名全国,永康的五金制造业独树一帜,东阳的建筑业笑傲江湖,反倒是金华的整体印象缺乏标识,金华人意识到这个问题,《金华日报》曾推出“辉煌婺商”系列报道,探讨如何加强合作,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017年婺商总会成立,婺商“义利并举、低调务实、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精神特质进一步弘扬。2018年,金华还推出了《天下婺商》这首歌曲,“八婺大地,千年商埠,一个到处充满了传奇的地方……”引起了金华人广泛的共鸣。

金华市东方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宛丰就是婺商的代表,他长相儒雅,待人低调谦逊,但商业嗅觉高度敏感。他多年坚持看央视新闻联播,阅读党报党刊,能敏锐地察觉政策动向,并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因为有亲人在蚌埠工作,他对蚌埠很关注,知道蚌埠也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建议蚌埠在文创产业方面和金华强化交流合作。他赞赏蚌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努力,愿意到蚌埠考察并寻求合作。

□后记

这次外出招商,深感不易,一路舟车劳顿,或暴雨如注,不期而至;或烈日炎炎,流金铄石,都是考验。但每到一处,都收获满满,又让我们精神大振。

这一行,我们会见了很多企业家,不管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还是到浙江发展的安徽人,都有着鲜明的地域印记。他们善于捕捉、分析信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审时度势、灵活善变;他们勤于学习,能够与时俱进;他们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说到做事认真,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温州市安徽商会执行会长程健和媒体人徐明,为了在介绍温州的特色时更加生动,他编创了一段顺口溜,背诵到下半夜。徐明事先也做了大量功课,查阅、了解蚌埠的GDP、人口和产业结构,和两地的相似相关联之处,并进行了比较。这些细节都让我们很受感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或许是浙江人成功的法宝之一。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文化的重视,或者说文化基因在他们创业道路上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基因表现在聪明灵敏、善于转型;表现在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勇争天下强。

向强者学习,我们才能变得更强!

新闻推荐

与丈夫发生争执 女子深夜暴走高速公路

本报讯高速公路车速快,行人上高速非常危险。如果又是在深夜,那更是险上加险。然而近日,在安庆高速公路上,一女子竟然深夜...

岳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