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30年来,安徽省希望工程事业累计募集资金7.39亿余元,资助贫困学生22.8万余名,援建希望学校863所,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传

安徽日报 2019-12-04 06:57 大字

心怀感恩 从受助者到资助者

很多人也许说不出她的名字,但一定知道她——希望工程宣传标识中,那个留着齐肩短发,趴在简陋课桌上手握铅笔专注听讲的“大眼睛”。渴望求知的“大眼睛”,配上“我要读书”的宣传语,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也折射出当年贫困地区的教育困境。

宣传标识中的“大眼睛”照片拍摄于28年前,照片的主人公、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自此和希望工程紧紧相联,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苏明娟说,这张照片改变了她的命运,“很多人开始资助我,有的小朋友把零花钱寄来了,有的大学生把课余时间的打工钱也寄给了我。读中学时,天津一名退休老人每年过节都寄来糖果和生活用品。”好心人的帮助,苏明娟铭记在心,她更加发奋学习,从安徽大学毕业后进入工行省分行工作。

念大学时,苏明娟就申请把每学期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转给其他贫困学生。工作后,她坚持每年向希望工程捐款1000元。2017年,苏明娟当选为团省委兼职副书记。2018年6月,她设立“苏明娟助学基金”并拿出3万元家庭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希望工程让我懂得了爱的意义。现在,我从受助者转变为社会公益事业践行者,希望能为更多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苏明娟说。

如今在一家企业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岳西女孩杨满平,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评选出的“希望之星”获奖代表。参加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座谈会,她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谢”。2012年夏天,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小杨喜中有忧,“父母身体都很差,弟弟还在上学,大学学费没有着落。”得知杨满平的情况后,省希望办及时为她申请了希望工程新世纪教育基金,使杨满平得以顺利入学。

“希望工程帮助了我,我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更多的人!”杨满平告诉记者。在读本科期间,小杨成为蒲公英义务支教志愿者,为农村孩子上课;研究生阶段,她又积极参加智力助残志愿活动,帮助残疾家庭智力脱贫;走上工作岗位后,她仍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的绵薄之力将化作一片片爱心,一缕缕真情,给青少年的未来注入新希望。”杨满平说。

聚集力量 共同参与助学事业

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希望工程的捐助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近年来,安徽省将“互联网+公益”作为希望工程的传播新方式。2016年,省希望办与爱心企业合作推出“小积分微公益大希望”项目。爱心人士可通过网络平台,把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积分、刷银行卡获得的积分等个人闲置积分(每个积分对应一定的金额),捐赠给安徽省希望工程事业。该项目设立至今,已筹集善款和物资50余万元。

“捐积分给希望工程的方式很新颖,也很有意义,今后我还会这么做。”最近刚刚捐献了个人电信业务积分的合肥市民小孙告诉记者。安徽省希望工程以“互联网+公益”方式推出的“暖冬行动之爱心书包”等多个活动,得到了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

“通过积分捐赠培养全社会的爱心,既不增加爱心人士的经济负担,也让更多的青少年得到关爱。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动积分公益事业发展,也希望更多爱心人士能够加入这个行列。”省希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8月16日,希望工程爱心人士代表、“气球姐姐”彭霞再次来到省希望办捐款2000元。彭霞夫妇都身患残疾,以卖气球、玩具为生,收入并不稳定。然而,她和爱人多年来一直竭尽所能支持着希望工程事业。

“我从媒体上看到希望工程的报道,非常感动,我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很想帮助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彭霞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她都要继续捐助贫困学生,让他们得到受教育的机会。2017和2018年,彭霞夫妇就共资助了安徽省两名困难大学生和3名贫困小学生。

多年来,安徽希望工程坚持社会化方向,得到了省外捐助方、本地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以及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走出了一条社会化筹资、社会化救助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道路,从而使这项崇高事业实现了持久的发展。

扶贫扶智 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目前,安徽省希望工程事业已累计募集资金7.39亿余元,资助贫困学生22.8万余名,援建希望学校863所,先后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培养了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个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张宗友,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个中国科大少年班学生邓磊;援建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第一所希望中学、第一所希望职业中学以及第一所希望电脑学校……

希望工程的深入实施,给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带来巨变。金寨县希望小学是全国首个希望小学。多年来,该校累计接收爱心捐款折合4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升级。目前,该校老校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拥有教职工48名,18个教学班,共851名学生。2017年秋季投入使用的新校区占地面积2.5万余平方米,共有21个教学班,1073名学生。

“一直以来,我校学生入学率为100%,无一例因病因贫失学辍学现象。”金寨县希望小学校长江淮自豪地告诉记者,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已由“有学上”发展成“上好学”,向教育均衡发展迈进。金寨县希望小学已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通过智慧课堂、录播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先进设施,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去年,该校3个教学点的学生均转到学生数较多、师资配备更合理的中心小学或村小就读。今年,金寨县希望小学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三十年希望小学之星”称号。

江淮介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并给寄宿生补助一定生活费),金寨县越来越多贫困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30年来,安徽省希望工程事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促进安徽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弘扬社会新风、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团省委书记孔涛表示,今后,安徽希望工程事业将继续把党的关怀传递给青少年,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投向困难家庭青少年,努力使每一个青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延伸阅读·

积极探索创新 提升公益效能

安徽是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诞生地和希望工程事业的发源地。30年来,安徽希望工程始终坚守为党和政府分忧、为青少年成长服务的初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

在做好基础资助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时代希望工程的新使命、新作为,不断创新公益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陆续开展了资助家庭困难大学新生的“安徽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以推广农村校园篮球运动,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活动;为家庭困难的白癜风青少年患者提供医疗援助的“安徽希望工程青少年健康关爱计划—彩云行动”;以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赠手机、银行卡等各类积分的“安徽希望工程积分兑换爱心行动”;以关爱暑期留守儿童为主题的“行知学堂”活动等一批颇具社会影响力、创新性的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后,安徽希望工程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递党的关怀;进一步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注重将青少年思想引领、本领练就、创新创造、品格锤炼等融入其中;在改革创新中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实现转型发展,提升公益效能;更加注重完善自身建设,用好每一笔捐款,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社会,使希望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工程”“放心工程”。

(殷骁)

新闻推荐

绵绵细雨转飘飘雪花 安徽省大别山区再迎降雪

本报讯(记者史力)岳西县巍岭乡夹河村,11月27日中午1时左右,绵绵细雨转为纷纷扬扬的雪花在群山间飘舞,很快房顶上就“白了头”...

岳西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