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选对好项目 6年,负债小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 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通讯员丰丛丛许璐璐

农村大众报 2019-12-19 14:18 大字

“昨天刚拉走了3吨,这100亩西兰花和菜花是冬天的主力。”12月7日,曲阜市王庄镇辛庄村党支部书记胡文雷说,今年村里的蔬菜又迎来了大丰收。

辛庄村不大,987口人,1600亩地。2013年之前,辛庄村在王庄镇当地是出了名的穷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6年前辛庄村的生动写照。2012底,在外经商的胡文雷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走进2间小板房搭的村委会办公室,我心里就一阵凉。”胡文雷说,等看了村里的账,他心里直接打了退堂鼓,“村里不但没钱,还欠了十几万元外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胡文雷想依靠村里家底发展的想法彻底断了。经过几年的产业发展尝试,最后经多次考察和试验,胡文雷相中了秋葵种植产业。“秋葵市场大、产量高、价格也高,而且再加工潜力大。”胡文雷说。村里和龙大集团签了秋葵订单种植协议,种出来不愁卖。

2016年,辛庄村开始以村集体名义流转土地种植秋葵。“秋葵?村里多数人都没见过,谁敢种。”辛庄村村民王永海说,刚开始村里号召村民跟着一起种秋葵,几乎没人响应。当年,村里成立聚鑫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秋葵,加上村干部仅有十来个人加入。“村民不敢种,我就先种出个样来给大伙看看。”胡文雷说,他联合几个村干部先流转了40亩地,种上了秋葵。

辛庄村的40亩秋葵不止牵动着胡文雷的心,很多村民下地时也常绕到秋葵地头揣摩一番。这东西到底行不行?村民心里都很好奇。不过,夏天来回穿梭的货车给了所有人一个肯定答案。“当年秋葵亩产5000斤,一斤卖两元多。”胡文雷说。“当时没经验,采摘不及时,货车在地头干等着,忙得不可开交。”

看到秋葵大丰收,村民们都来帮忙。“秋葵这东西得后半夜摘,白天太热,在地里根本待不住。”村民岳西玲是个干活能手,但摘秋葵这活确实把她累得够呛。“秋葵有软刺,为了防刮伤、防过敏,在地里得捂得严严实实,都是后半夜里1点到早上8点半之间下地干活。”

手忙脚乱地忙活了3个多月,第一次秋葵试种算是成功了。不仅试种的人挣了钱,就连帮忙的村民也挣了不少劳务费。“人工费合一斤五六毛钱,我仨月挣了小两万。”虽然比较累,但岳西玲很开心,因为这比她自己种地一年都挣得多。

“秋葵的收获期在每年的6-10月,必须利用好其它时间段。”2017年,胡文雷跑到龙大集团谈起了其它蔬菜项目的合作。西兰花、有机菜花、土豆、白菜……辛庄村又引来了一堆“菜产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也从40亩地迅速增加到320亩地,加入蔬菜产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王永海这几年就发展了70多亩地的蔬菜。“我种了些白菜、山药和西红柿,一年挣20多万元没问题。”王永海说。这两年,辛庄村村民跟着发展了150多亩蔬菜。如今,岳西玲也放下家里的活儿,专职给村里合作社打工,每年大约有三四万多元的收入。“除了摘秋葵,现在还摘西兰花和菜花,基本一年闲不下来。”岳西玲说,现在她是村里的秋葵采摘记录保持者,“我曾经一夜摘了596斤秋葵,挣了小300元。”

有了蔬菜产业助力,去年辛庄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20万元,6年时间这个负债累累的小村实现了大跨越。“今年,村里刚上了秋葵籽油加工项目,来不及摘的老秋葵也有了用武之地。”胡文雷说,现在秋葵籽油在270-400元/斤,附加值极高。

新闻推荐

“靠山吃山”吃出新花样

初冬时节,岳西县黄尾镇境内层林尽染。天刚刚亮,朱华香就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整理房间,打扫庭院,洗好食材……“游客多,每天从...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