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100%铺就乡村振兴路本报记者查灿华 本报通讯员 程凌云

安庆日报 2019-08-07 16:41 大字

岳西县五河镇叶河村,曾是大山里的深度贫困村,2016年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一直为零。但不到3年,叶河村就完成了“逆袭”,一跃成为全县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0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50万元,而到明年,更是能轻松突破100万元。

“空壳村”变身“富裕村”,3年何以产生如此巨变?叶河村党支部书记叶德新说,“因为我们走对了路子。”近年来,叶河村党支部着力提升组织力,把发展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同时,制定了“三个百分百”计划,以实现流转农民闲置土地、农民加入村专业合作社、农民参与合作社务工全覆盖,推动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构树产业扶贫成效快

风中开始涌起热意的初夏,正是插秧农忙的季节。5月30日,记者走进岳西县五河镇叶河村,却几乎看不到插秧的情景。

“插秧?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我们现在种构树,收益是种水稻的两三倍呢。”贫困户王焰发随手一指,“你看这田野里、那山坡上,叶色碧绿、叶形如手掌,郁郁葱葱生长着的,都是构树。”

构树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是优质的天然饲料,耐干旱、耐贫瘠,当年种植即可砍伐,一年可收割多次,进入丰产期后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王焰发便是靠构树摘掉了“穷帽”,年入6万多元,“我自己家种了4亩多构树,每亩收益有2700元;我还养了200多只构树鸡,去年卖了1万多元;我在构树合作社每年还能拿到1000多元分红……”

在叶河村,构树不仅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还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叶河村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形,林地多,耕地少,以前,村里主要产业是种水稻,亩产值1000元左右,仅能满足温饱需求。全村有424户、1624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户、496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如何实现突破?叶河村党支部决定在产业上下功夫。“经过市场评估、参观考察,我们发现生长在自家山上的构树市场需求很大,而且构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强、易繁殖、轮伐期短的特点。”叶河村党支部书记叶德新说,2011年叶河村从北京招商引进安徽中科安岳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力发展杂交构树产业。很快便建成了占地209亩的构树生态循环产业园,涵盖有种苗基地、种植基地、饲料加工基地、养殖实验基地等。

种惯了水稻、油菜,起初村民们都不愿意尝试种植构树,也没有信心。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2012年,叶河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构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构树苗、统一栽插、统一抚育、统一销售,并抓住“三变”改革契机,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村集体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入股,村集体与贫困户股份按4:6分红。合作社吸纳了6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133户贫困户以帮扶资金入股。

2016年,合作社种植构树350亩,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叶河村也实现了贫困村出列。到2018年,构树种植面积已增至1600亩,合作社总销售额达140余万元,为80个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村集体分红16.58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1200元,农户在合作社和构树产业园务工收入达400余万元。截至2018年年底,叶河村贫困人口6人,贫困发生率3.69‰。

借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活水长流

构树种植渐成规模,但仅仅靠出售构树鲜枝,收入来源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在集思广益之后,叶河村党支部决定,由合作社牵头,发展构树猪养殖,并将猪粪综合利用,发展水产养殖,打造循环经济。

2017年,叶河村投资近100万元,建成占地12亩的生态黑猪养殖场,年可养殖生猪1000头,养猪场下边还建有鱼塘,养殖鱼4万多尾。记者见到王焰发时,他正在养殖场忙活。养殖场的猪和鱼都由他照料,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去年腊月,他还从合作社领到了25斤猪肉和500元现金分红。同他一起领到分红的,还有129户贫困户。贫困户以一头仔猪400元的成本入股,只要生猪按时出栏,贫困户的资产就会保值增值。

“今年我们还得扩大养殖规模,因为前期种植的构树已进入丰产期,而且,最近我们和合肥的一家连锁超市签了合同,每天要为他们提供3头以上构树猪。”叶德新说,为此,合作社今年还收购了中科安岳公司的饲料加工厂,“以前我们卖构树鲜枝给公司,再从公司购买构树饲料,现在合作社从构树种植、收割到饲料加工、构树猪养殖、销售,均能独立完成,大大降低了成本。”

叶德新给记者算起了账,构树鲜枝加工成蛋白粉和饲料,今年蛋白粉收益预计有30万元,养殖收益有望突破40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不在话下,明年有更多构树进入丰产期,构树产值翻一番,养殖规模翻一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是小事儿。而且,叶河村的产业不只有构树。

叶河村招商来的矿泉水加工厂已经动工,2个月后便能投产,预计年产量5万吨,村集体有30%股份;五路组在外做生意的叶伟今年回乡建设生态农庄,村里将农户的山场、土地流转来,入股了他的项目;此外,在下半年还有冬桃项目,村里流转村民的荒田、荒地,入股公司,发展冬桃种植。

“脱贫摘帽后,我们村制定了‘三个百分百’计划,来实现乡村振兴。”叶德新介绍,“三个百分百”即,将村民手中闲置的田地和山场100%流转到合作社,让100%的农民加入合作社,让100%的闲散劳动力进入合作社务工,如此,既能让村民持续增收,也能让村集体经济活水长流。

新闻推荐

石关乡:文化工作两手抓

本报讯岳西县石关乡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繁荣,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岳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