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山石刻 拓片的用纸特点
?张子尧
泰山石刻浩若繁星,泰山主体石碑刻石多达3041处之多,形成了泰山文化和石刻拓片艺术的主要元素,而且泰山石敢当习俗拓片文化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泰山石敢当作为“正义的化身,和平的象征”,其“坚韧不拔,敢于担当”的精神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人情感凝聚的纽带。
自汉代有纸以来为书写所用,但作为拓本的用纸,我们发现现存最早的是在敦煌石窟所发现的《温泉铭》和《化度寺塔铭》,现存法国国立图书馆。
关于拓本纸张,多见而又早者是宋代,纸以麻为原料,称白麻纸,颜色白中带青灰,还有一种罗纹纸亦始于宋代,且沿袭至近代,但拓本甚少,仅北京图书馆存有一帖《大观帖》,墨色淡,纸纹毕露。
明代出现了白棉纸,以破布、旧棉絮为原料,厚薄均匀,所见拓本有泉州名拓《淳化阁帖》,纸张帘纹宽而显(宋代帘纹宽而不匀,若隐若现)。到了清代多用棉连纸,如康熙年间的《懋勤殿帖》、乾隆年间的《三希堂法帖》皆用棉连纸。清代中叶出现净皮纸,又名“小七刀”,造纸者为汪六吉、故亦称“六吉棉连”。
泰山刻石因其时代跨度大,字径宽,面积广,上至秦代《李斯小篆》、汉代《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北齐《金刚经》、唐代《纪泰山铭》至现代的石刻摩崖组成了泰山丰富多彩的刻石书法艺术风格。泰山石刻艺术又因其独特石质、多为自然刻石和自然风化的特点,再者拓法各地有差异,各地用地方产纸,如乾隆年间《三希堂法贴》皆用“棉连纸”,稍厚者为“夹连”,稍粗者为“粉连”,因是安徽宣城所产,故名宣纸,这种“夹连”纸在泰山石刻拓片中有少部分应用。江南则生产竹纸,色淡黄,薄而细,因纸小细腻适合拓帖,今见只此一本的成于1522年(明嘉靖元年)《真赏斋帖》初拓本就是用这种纸,现存故宫,但不适宜泰山石刻拓片。
经过几代人的传拓经验,泰山石刻拓片多选用安徽岳西县特产的桑皮纸。岳西桑皮纸张质地纤维细密,纹理清晰,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性强,色泽洁白,墨韵层次鲜明,不腐不损。而产于四川洪雅县的龙须雅纸,是用洪雅河畔龙须草为主料再加上麻等多种长纤经组成,细腻平坦,拉力最好,在制作拓片时能够承担重力的捶打,吸墨极佳,有利于长期保存,是制作泰山石刻拓的最好用纸。
泰山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和岩石形成的特点,形成了泰山石刻拓片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成为了泰山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文化名片,特别是泰山石敢当朱砂红拓片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石敢当,保安康,国运昌,敢担当”的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新闻推荐
自11月份起,国网岳西县供电公司主动联合高速公司开展高速专变台区治理,提高专变用户供电可靠性,减少因用户设备超期服役...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