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答疑 手把手帮扶

安徽日报 2018-11-28 11:12 大字

本报记者 汪永安

一边坐着几户民营企业负责人,一边坐着10来位省农科院的专家。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省农科院蚕桑所的会议室里热火朝天地举行。

“我们公司是做饲料的,之前我们用构树叶子生产猪牛羊的青贮饲料,效益不错。现在我们想饲养小龙虾,不知道利用构树叶子提取的植物蛋白养小龙虾行不行,想请水产所的专家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 ”来自岳西的安徽圣桑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鲍翊山首先发言。 “虾对蛋白质的需求比猪牛羊更高,一般要直接喂食鱼粉、肉骨粉等动物蛋白,植物蛋白不适合养鱼虾。”对鲍翊山的问题,水产所的吴本义博士立即认真地解答。

“我们公司采取生物发酵的办法做固废处理,不仅处理巢湖蓝藻,还运营12个污水处理厂。让我们头痛的是企业每天产生浓缩沼液50吨,沼渣两三百吨,无处存放!这些沼液沼渣能否当有机肥使用?”合肥国新天汇环境科技公司的市场总监吴炯急切地向专家讨教。 “你说的沼渣沼液是好东西,可以做有机肥改良土壤,还能减少化肥施用量。 ”主持座谈会的省农科院副院长、水稻育种专家李泽福感兴趣地说,“不过我们要请专家对你的沼渣沼液成分进行检测,一是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是否超标,二是看肥料成分适合那些作物施用。如果能用,我们会组织有关专家做之后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

看到前面企业的技术问题都得到了满意回复,来自霍山安徽海泓丝绸的汪海涛董事长也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过去选育的家蚕品种以生产细纤度的丝加工高档丝绸为主,现在消费者对丝绵被的需求较高,而丝绵被主要用粗纤度的丝加工,希望能多选育一些生产粗纤度丝的蚕。 ”“你提的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已经加大粗纤度蚕的选育,不久就会向养蚕户推广”,蚕桑所所长范涛马上回应。 “而且这种粗纤度的蚕产量高、好养,被誉为‘养不死的蚕’”。范涛说。

企业的技术需求一个接一个,专家们认真地记录和回答,3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来自岳西联丰制丝有限公司的吴金苗总经理欣喜地告诉记者,省农科院组织这个座谈会对参会民营企业帮助太大了!虽然缺资金是不少民企发展的瓶颈,但相对而言民企更缺一流的技术。“有了好技术、好产品,资金就不愁了。 ”吴金苗说。

“我们会把大家的技术需求加以汇总分类,组织有关专家对口帮扶。 ”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龚传胜对参会企业负责人承诺。

新闻推荐

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初选名单公示 三亚等47地入选

关于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初选名单的公示2018-11-20为公开、公平地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工作,鼓励...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