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资源,能人有技术,市场有需求,合作社把三者连起来 强健特色产业“主心骨”

安徽日报 2018-11-08 10:54 大字

本报记者 史力

“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各种生产服务,为小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便利”

深秋时节,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五彩斑斓,秋色醉人。村里人却顾不得欣赏,“再过段时间要统一种1500亩香榧树,村里人都为这事忙着。 ”村支部书记胡志东说。

板舍村辖19个村民组,643户、2509人,耕地面积1370亩、山场13000亩,其中耕地流转960亩、山场流转9026亩。 “这几年村里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带着搞特色产业效果好。 ”胡志东介绍,村里茶叶、蔬菜、水果、蚕桑等特产发展最好,其中茶叶1000亩、蔬菜200亩、水果500亩、蚕桑300亩。

但几年前却不是这样。 “外出务工人群增多,山区农村多数都是零星小块地,大户不好经营,抛荒日趋严重。有些想种经济作物的也缺技术、没销路。 ”胡志东反映,合作社的壮大解决了这些问题。目前板舍村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成员357户;家庭农场2家,经营面积110亩。

在对板舍村走访调研后,省农委合作经济指导处副处长吕建魁认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显著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减少了土地抛荒现象。 “比如村里的岳西县怡园种养专业合作社有89户成员,覆盖了3个村民组,经营的230亩土地多为抛荒地。 ”吕建魁了解到,目前该村7个合作社和2个家庭农场累计流转或土地入股达530亩,占全村总面积38%。

“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各种生产服务,为小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便利。”吕建魁介绍,比如村里的岳西县茧丰蚕桑合作社和银越蚕桑合作社与县内龙头企业签订单,为社员提供小蚕共育、技术服务和鲜茧收烘等全程化服务。

这种带动效果最终反映在增收上。去年板舍村农民土地流转租金或入股分红收入43.2万元。诚信时令蔬菜合作社和香炉岩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以村集体整合项目资金入股为主,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发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用,带动更多农户从事特色产业”

前不久,合肥市民高勇到金寨县赏秋,被这里名目繁多的山区特产所震惊。 “这么多特色资源,为什么村民不开发利用? ”高勇很疑惑。

这种现象很普遍。安徽省山区农业特色资源丰富,往往一个乡甚至一个村,就有几项特产。但这些特色资源很少能发展壮大成为特色产业。“一方面受制于交通、市场和技术等因素,山区偏远,缺少现代产业的发展要素。另一方面,很多特色资源地域性强,难以做大规模。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资难度大,大企业不感兴趣,缺少主体带动。”吕建魁分析,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板舍村地理条件非常合适发展高山蔬菜,过去村里想干一直没干起来。 “没技术也没销路,外面的企业也不愿意来投资,小打小闹看不上。 ”胡志东说,现在村里的诚信时令蔬菜合作社与科研机构合作,建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发展设施蔬菜,一期发展50亩,亩产值超过8000元。在合作社带动下,村里高山蔬菜迅速成了规模。

正是因为这种灵活有效的带动作用,安徽省在产业扶贫中重点实施“四带一自”,要求通过培育主体,加强联结和融合,解决产业扶贫中“谁来带、怎么带、带什么”的问题。要求每个村至少要发展一个农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或带地入股。培育农村能人大户。截至目前,全省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的合作社1.3万个、大户(家庭农场)2.8万个,共带动贫困村3000个、贫困户123.8万户;开展自种自养的贫困户54.7万户。

截至9月底,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97672个,同比增长12.9%,总数居全国第8位;家庭农场89103个,同比增长27.7%,总数居全国第1位。按计划今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要达到10.5万个,家庭农场达到10万个。

“发挥好这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作用,就能带动更多农户从事特色产业。 ”吕建魁说,特别是要鼓励山区围绕一个特色资源,扶持一个有带动力的合作社。要帮助合作社与加工龙头企业或者大的销售商建立合作关系,让合作社真正成为沟通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桥梁。

“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要考虑山区实际,可以将注册标准下调到15亩至20亩”

今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省农委也出台政策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到2020年要求每个有条件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都要建设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

“影响带动效果的,主要是合作社发展水平不高,带动力弱。”吕建魁介绍,目前安徽省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能力等需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工商注销程序多,导致“休眠社”、“僵尸社”长期存在。

从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难看,融资难、保险不充分问题突出;人才缺乏严重,包括合作社领头人、财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制约了合作社规范建设和提质增效。

“像毛尖山乡在大别山深处,人家都是往外走,谁愿意来?合作社舞台也小,无法给人才提供施展空间和好的条件,引不来人。所以普遍反映不知道怎么干,只能靠村里能人自己摸索。”岳西县农委经管科科长王秀松建议,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基层干部到合作社挂职或兼职,解决人才短缺难题。

山区发展合作社还要因地制宜。王秀松介绍,山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土地难以集中,产业规模不容易做大,发展家庭农场存在政策制约,家庭农场注册登记的起点规模,要求达到50亩。这在山区很难实现,“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要考虑山区实际,可以将注册标准下调到15亩至20亩”。

今年初,安徽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强调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明确要求总结农民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试点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经验,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吕建魁表示,将逐步落实政策,提高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下一步会重点发展社会化服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手工业等方面的合作社,加强农产品电商的运用,强化对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壮大山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新闻推荐

岳西重拳打击 非法采挖运输砂石土行为

岳西县为切实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近日,多举并措严厉打击非法挖砂、采石、取土行为。最近一段时间,岳西县政府加...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