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亮照耀乡村的文化灯火

安庆晚报 2018-09-21 10:14 大字

“或饮食,或坐定。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8月23日,盛夏已过,岳西县和平乡和平村古色古香的储氏支祠内书声琅琅,七八个孩子端坐在几张中国红的方桌前,跟着一位鹤发老人学习《弟子规》。这位老人就是和平乡中心学校的79岁的退休教师储纯治。

(《安庆晚报》9月7日)

岳西县和平乡和平村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储纯治退而不休,以祠堂为教室,教书育人,以传统文化滋养乡村后学。在乡村文化教育振兴的大背景下,其主动担责、弘扬国学、延续文脉的忙碌身影,如同挺拔山野的参天古树,遒劲而蓬勃。

城镇化的不约而至,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人文地理、道德教化面临挑战。对于交通闭塞现代文明尚未彻底浸润的僻远山村来说,文化意识的觉醒程度更不容乐观。加上日益亢奋的物质欲望的冲击,数千年形成的地域家族约规均在被稀释。由此带来的系列难题,在中国乡村表现得更为突出棘手。事实上,人们更愿意关注土地抛荒、农民高龄化、谁来稼穑等“三农”困境,却容易忽略因城镇化物质化而衍生的诸多社会管理难题与深层人文困境。乡村空心、老人空巢、儿童留守、教育失守、道德失范、文化断层等使得一些乡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和社会治安的薄弱点。身处这样的环境,或许更需借重先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智慧,努力培厚家庭伦理、精神文化的土壤,进而促进社会风气的向好向善。这种使命的担子有谁来承担?储纯治老先生的行动给予了答案:你我他都是合适人选。关键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拥有社会责任、人文情怀、国学家底及阳光行动。笔者在乡村执教了二十多年,深谙乡村的教育生态。就现下而言,乡村的教育硬件发展突飞猛进,令人侧目。然师资力量匮乏,培养意识淡薄,物质过分挤占文化,教与学断层现象严重等也是不争的现实。正缘于此,我们说,储纯治老人的行为尤为可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践理论证明:实现乡村振兴,点亮照耀乡村的文化灯火,就必须实施文化奠基工程,必须依仗于乡村文化教育的持续给力。眼下的乡村文化,资源薄弱,实施不当,文化活力不足。要想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必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乡村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切实挖掘并整合乡村文化教育资源,为乡村经济及文化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全力支持。基于以上认识,储纯治老人的所作所为虽然算不上惊天动地,但其身体力行的付出,却成为乡村文化澎湃大河的涓涓细流,无声却有力。

新闻推荐

薛育红:坚守入党初心勇担社会责任

他,虽有多重身份,但始终不忘为家乡建设出力的那份初心;他,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把负责任和最优秀作为自己和团队永...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