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变迁记本报记者李屹本报通讯员徐进群

安庆日报 2018-09-19 09:17 大字

曾经,顶着“清洁能源”“电力扶贫”光环的小水电建设,在经济发展的渴求之下高歌猛进。地处大别山区的岳西县,成为小水电站数量居安徽省第一的县份。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空前提高,环保压力不断升级,无论环境承载力,还是以资源供给力和环境容纳量为基础的经济承载力,都促使小水电行业的发展走向“拐点”。正接受着整顿潮的小水电行业,也尝试着接受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发展绿色小水电,成为一条转型的明路。

拐点: 鼓励到严控

2018年5-6月间,多个国家部委相继发布文件、报告,直指小水电无序开发,破坏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要求开展小水电排查整顿,并在2018年12月底前原则上暂停受理新建、扩建小水电项目环评文件。

环保督察风暴下,已经站在风口浪尖的小水电们面临沉浮。

小水电站数量居安徽省第一的岳西县,在去年5-8月间,关停、拆除了17座位于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水电站,余下的136座,等待着进一步现场核查评估后,分流域给出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意见。

曾经,小水电是顶着光环“出生”的。在电网尚未覆盖到镇、村之前,农村人能用上电,靠的就是一座座小水电站。小水电的开发,带动了岳西山区农村电气化的进程,这种可再生的能源,一度成为“贫困山区的曙光”,也为村民致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相关资料显示:截至1999年底,全县就已建成100kw以上小水电站59座5.7万kw。

清洁能源、电力扶贫,十余年前,处于黄金期的小水电开发轰轰烈烈。它不仅点亮了山区百姓的生活,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一位早年选派到村任职的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政府也支持、鼓励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到小水电上。”

不仅如此,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小水电扶贫成为三大资产收益扶贫工程之一。2016年12月省政府印发的《安徽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提到“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合理发展”“绿色小水电”等,释放出的小水电行业将遇拐点的信号并不强烈。从官方文件中捕捉到的信息,也成为日后小水电业主们突迎大整顿表示不解的依据之一。

然而,2016年11月30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小水电的关键词由“鼓励”变成了“控制”:“严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电开发,保留流域必要生境,维护流域生态健康。”

明朗的态度传递出的是小水电行业暂不明朗的未来。而真正的整顿之风,起于中央环保督察。近两年,小水电关停、整顿屡成新闻。督察雷厉风行,压力不断升级,从鼓励到严控,吹往小水电的风向,变了。

忧患: 承载力之重

在岳西县,不少小水电建于2000年前后,此前颁布的环保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均对建设项目须办理环评提出了明确要求,2003年环评法实施。2015年,新环保法施行、“水十条”颁布,“生态流量”不断被强调。

从已关停退出的17座水电站看,鹞落坪保护区内的10座小水电站有9座办理了环评手续,古井园保护区内的7座小水电站则仅有2座履行了环评审批手续,17座电站均未通过竣工环保验收。

干了一辈子小水电的业主王伟国,较早地嗅到这股“绿色气息”。他与几名小水电业主一起,想去补办环评,把曾经忽视的生态捡起来,但未能如愿。

岳西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方面是历史原因造成,当时办理环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服务经济发展,帮助企业完善手续,更多注重的是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的影响,而对众多小水电站建成后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则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预测。环评是第一步,相当于‘结婚证\’,环保验收就是新生孩子的‘户口本\’和‘身份证\’,没拿到‘户口本\’和‘身份证\’的小水电站仍属违法违规。 ”

小水电密集开发的现状,不论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小水电业主,都显得有些“无辜”,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是不争的事实。

溪谷间的100余座小水电站,把河流截成了一段段“香肠”。最大化利用落差,在河道上筑坝引水发电的小水电站,如果不泄放一定的生态流量,从拦水坝到发电机组之间的河道便可能脱水,切断了河流,也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毁坏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周围村民对电站带来的变化感受更直观。家住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包家乡石佛村水电站下游的方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河里看不见大鱼大虾了,到旱季河道还会断流。小水电对河流的影响太大了!”

因此,从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来看,整顿也势在必行。而环保压力之外,行业自身的产能过剩,也促使小水电走向拐点。

曾经是经济发展对电力资源的渴求,带动了小水电的高歌猛进;当下电力需求趋稳,小水电的上网电价也受到影响。王伟国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算过一笔账:每度电约0.35元的上网电价,利润0.2元,这是一笔稳健但算不上丰厚的收益。15年前一座电站每年赚20万元,在整顿之前,他的3座电站加起来每年只有30-40万元。

水电站星罗棋布,有投资价值的坝址很难再寻。利润变薄的出路,是加大用水发电量;环境问责的出口,则是完全相反的操作--放水下流。无论环境承载力,还是以资源供给力和环境容纳量为基础的经济承载力,都让小水电求存的夹缝显得逼仄。

明路: 绿色小水电

2018年9月,鹞落坪保护区电站厂房空空荡荡,拦水坝被拆开,河水湍急生猛。

早在去年就尘埃落定的17座小水电关闭拆除工作,把岳西推到了聚光灯下。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央环保督察的要求很具体,《突出问题交办单》上的时间节点精确到天,相关工作就是按照这个执行的。”

是否位于保护区核心区,是小水电业主与地方政府争议的焦点之一。美丽水电站业主王营修最为不解的就是自己的电站从环评时的“实验区”被划入“核心区”,而这成为电站被关停的重要依据。

据记者了解证实,区划差异主要源于遥感监测及定位技术手段的提高,至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时,才统一确定以拦水坝位置作为电站位置的界定标准。不过,即便位于实验区内,因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也要关停。目前,部委文件中要求重点整改的正是保护区内的电站,另一方面,位于保护区内的电站存在手续不齐的违法事实,全部拆除是中央环保督察的要求。

记者在《岳西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小水电站关闭退出、设施拆除、生态修复工作方案》中看到:鹞落坪、古井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水电站建设,存在生态破坏或环境影响,且生态用水供应不足。

拆除退出之后,更重要的工作是生态修复。《交办单》上要求的去年9月1日完成生态修复,是达到河水自然下泄,让泥沙不再淤积,河道不再断流,而生态修复到原始状态,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通过安装生态流量泄放管调整的过程也充满不确定性,毕竟目前还没有一个生态流量下泄的技术规范。而且下泄生态流量只是让河里有水,河流真正的生态应是贯通、连续的。

17座之外,岳西县余下的136座小水电站何去何从?据记者了解,中国水科院已为岳西县13条出境河流量身定制了“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分流域论证,以期为小水电合理开发提供可参考的规划意见。

如今,业界对于水电开发程度尚有争议,即便是清洁能源,生态敏感区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需要被格外重视和考虑。

被拆除的电站处于哪一区划,退出补偿执行什么标准等问题仍在争议之中,小水电站业主们计算着自己的损失,也尝试着接受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过去没有发电的水就是白白流走的钱,而今都成了生态流量。

不仅是岳西,这是整个小水电行业整顿普遍面临的深刻困境。对于正在接受整顿潮的小水电行业而言,水利部于2016年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小水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了一条明路:到2020年,建立绿色小水电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绿色小水电发展的激励政策,创建一批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到2030年,全行业形成绿色发展格局。

新闻推荐

包家乡加快推进“三大革命”

今年来,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岳西县包家乡大力开展生活环境整治,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

岳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