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他们开启了“恋爱模式” 79岁朱光明:男同志要学会妥协,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对

合肥晚报 2018-08-11 02:52 大字

[摘要]79岁朱光明:男同志要学会妥协,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对

○在连理枝下合影 ○结婚周年照

经济困难,携手渡过难关,条件好转,共同享受天伦之乐。结婚53周年的朱光明、宋汝珍夫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酸甜苦辣,如今的生活越过越甜蜜。说起金婚秘诀,朱光明态度诚恳:“谁说得对就听谁的,男同志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正确。”

经人介绍结婚

1961年,从合肥化工学校毕业的朱光明被分配到金寨县梅山化工厂工作,在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却离家最远,家人时刻牵挂着朱光明,总想着给他在家乡张罗一个对象,回到父母身边生活。朱光明虽立志建设祖国,但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也没有表示反对。

1964年底,回合肥探亲的朱光明经人介绍认识了小他6岁的宋汝珍,温柔娴静的宋汝珍让朱光明一见钟情,宋汝珍对英俊而富有学识的朱光明也很满意。土房,借的家具,家里摆两桌酒席,唯一值钱的便是朱光明在合肥百货大楼为宋汝珍买的一件丝绵衣服,1965年,两位年轻人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

没有蜜月的概念,新婚三天后,朱光明便赶回了金寨,新娘宋汝珍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

团聚却频争吵

自己母亲去世得早,婆婆眼睛不好,朱光明大哥病逝丢下6个孩子需要照顾,不久后女儿出世,护士工作要随叫随到……说起宋汝珍当年的辛苦,朱光明话语中满是心疼,“她的担子真是很重。”

1970年,朱光明终于如愿调回家乡,在肥东化肥厂从事化验分析工作,本以为可以帮宋汝珍减轻一些负担,没想到,理想的生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夫妻俩小争吵不断。经济拮据,宋汝珍每一分钱都想花在刀刃上,可朱光明偏偏有个“高雅的爱好”——练习书法,宋汝珍这边还在犯愁一家人的吃喝,朱光明不知什么时候又添了一方砚台。那天,夫妻俩又为朱光明练习书法的事情起了争执,宋汝珍一气之下将朱光明的砚台扔了出去,脾气不好的朱光明不甘示弱,俩人又开始了第N次拌嘴。赶来劝架的邻居询问了夫妻俩的年龄后,给他们的频繁争吵找到了原因:“差6岁,犯大冲!”

这句话反而让朱光明冷静了下来,想想妻子的不易,他愧疚万分:“男同志不是什么都对,要多妥协,一个家庭总是争吵怎么能把孩子教育好呢?”朱光明的改变也感动了宋汝珍,她更加精打细算,在保证家庭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尽量兼顾朱光明的书法爱好。

精心培养子女

生活中不断磨合,加上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经济条件日益提高,朱光明和宋汝珍的争吵越来越少,精心培养下一代成了夫妻俩的共同目标。

没有明确约定,朱光明和宋汝珍“男主外,女主内”,经济条件再好,节约的精神也始终保留。家里的凉席已经用了60多年,边缘布满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补丁,一看就是出自于不同年代的缝缝补补,“当年三块五毛八买的,现在还在发挥作用。”朱光明笑着说。现在,朱光明仍然每天坚持练字,但大多用的都是废报纸,“这么多年来练字用的报纸加起来得有千把斤了。”

“年夜饭可以吃得差一点,但孩子的学费一定要保证。” 老两口将节省下来的钱都用来培养孩子,陪伴孩子学习更是精心,从来不在孩子睡觉之前休息。如今,子女们事业有成,孙辈也在重点大学、中学读书,老两口很是欣慰:“任何时候,家风都很重要。”

退休开始“恋爱”

2004年,朱光明从肥东化肥厂退休,与老伴搬到合肥居住。一辈子没有做过饭、连面条都下不熟的朱光明仍旧负责看书、练书法、养花,家里的家务、生活由宋汝珍主管。朱光明的字越写越好,成了西园街道岳西新村社区的“文化名人”,经常被社区邀请义务写春联等,宋汝珍则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老两口彼此欣赏,相互支持,宋汝珍有时候去照顾孙子也不忘电话里和朱光明聊聊天。年轻时条件不允许,退休后,老两口倒仿佛回到了恋爱时光。

旅游是老两口的共同爱好,家中贴满了朱光明、宋汝珍在各地的合影,朱光明清楚地记得每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和地点。有一张照片朱光明特地裱了起来,那是他和宋汝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著名的连理枝下的合影,老两口手挽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年,女儿出钱请父母去法国游玩,朱光明觉得花费高有些舍不得,女儿一句“就当替您给妈妈补个蜜月”让朱光明瞬间下定了决心,全家人站在地中海边的合照中,朱光明紧紧地牵住了宋汝珍的手。

如今,老两口最大的愿望就是身体健康。合理膳食,低盐少油,生活中宋汝珍提倡健康生活理念,5年前,朱光明也 “配合老伴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一年四季八方康宁”,朱光明指着客厅里自己书写的横幅说,“这是最真实的幸福。”

孙雨静 孙玉敏 实习生 童佳玥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新闻推荐

“我们将向雅加达 亚运会金牌发起冲击” 专访中国古典跤队教练组组长盛泽田

专访中国古典跤队教练组组长盛泽田

岳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