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桥村:“一村一品”富乡邻高翔胡源储佳佳

安庆日报 2018-06-29 10:49 大字

从岳西县城驱车驶进菖蒲镇转桥村,公路两旁青翠欲滴的茶园映入眼帘,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转桥村位于菖蒲镇西部,四面环山、风景秀丽。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盛产茶叶、蚕茧等特色农产品,茶桑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转桥村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该村号称家有金银“九车十三缸”的大户王承衮勤勉持家,并告诫后人“屋前多栽梓,家家有福祉。屋后多栽桑,户户粮满仓。”传承至今,转桥村家家户户都积累了丰富的种桑养蚕经验。特别是近年来,该村因势利导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将桑园面积从500亩扩展到1035亩。走在村里,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桑叶,不仅为转桥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王根红是转桥村的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读书,小儿子又患有慢性病,导致家庭贫困。在村里的大力帮扶下,王根红凭着自身努力在2015年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并成为当地蚕桑产业的领头人。“去年蚕茧价格不错,能卖到二十多元一斤。今年头批我家又养了十张种的蚕,预计今年养蚕的总收入在四万元以上。”正在蚕房喂叶的王根红告诉笔者。不仅如此,王根红还热心向周边农户传授养蚕技术,带动更多群众致富。谁家的蚕若是有个异常状况,她都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2017年,转桥村的年产蚕茧量达到28750公斤,产值达123.8万元。该村被安庆市评为“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种好一田桑,能抵三田粮。”“户种两亩桑,脱贫奔小康。”这些已成为转桥村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除去蚕桑,茶业也是转桥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雨来蓬荜不沾衣,陋室吟谈也适宜。难比汪伦情意厚,绿茶当酒款相知。”当地乡贤王道三的这首诗不仅诠释了转桥村村民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也道出了转桥村家家户户种茶、制茶,依靠茶业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今年我家4亩多茶园,已经增收了一万多元。”说起今年卖茶带来的收益,村民王汝丽笑容满面。转桥村拥有茶园1150亩,年可产鲜叶27000公斤,产值170万元,户均茶叶年收入达8000元以上。

茶香也惧山道远。转桥村地处偏僻,过去交通不便,制约着当地的产业发展,影响当地村民的出行。

近年来,转桥村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点工作强力推进。通过项目申报和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先后修建8条村、组水泥路共计18.9公里,实现水泥路组组通的目标。实施3公里窄改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原3.5米宽的道路拓宽到了4米多,解决“会车难”的问题。谈及转桥村的发展变化,向阳组茶桑大户王雪清感慨万千。据她介绍,以往的土坯路又陡又险,用摩托车拉运货物的危险系数大,容易发生侧翻。水泥路通了以后,卖茶叶卖蚕茧方便多了,又省时又安全。2015年以来,转桥村基础设施大变样。实施危房改造25户,修缮加固C类危房8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户。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9处,户户都用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实施向阳小II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整修山塘两口、堰渠一条。新增龙王100kw变电台区,极大地改善偏远居民组供电严重不足的难题。升级网络设施,光纤网络覆盖到各个村民组。新建成村民文体活动广场,点亮了村民“夜生活”。

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转桥村精心整治村容村貌,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累计拆除一户多宅危旧房79户、旱厕45个、废弃猪圈25个、柴棚脚屋20间,新建公厕3个、卫生厕所5个。对垃圾处理实行公司化运作,集中收集运输。配备环卫工两人,专门对河道、居民集中区垃圾进行清理。实施小型水利改造工程,对狮形中心村庄沟河清淤整治,改善河道环境。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确保一山一河都有专人管护,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近几年来,转桥村的产业从小到大,道路从泥泞变平坦,房前屋后茶桑成片。脱贫攻坚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还使水电路和村组活动场所及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让群众得到实惠。转桥村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让群众脱贫致富,同步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转桥村干群正齐心协力、和衷共济,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闻推荐

团省委省青联追授刘扬彧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本报讯记者在团市委获悉,6月15日,团省委、省青联追授刘扬彧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并号召全省团员青年向他学习。...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