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安徽法制报社组织采编人员赴王步文故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安徽法制报 2018-04-04 11:12 大字

[摘要]安徽法制报社组织采编人员赴王步文故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初春时节,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境内绿意盎然,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争奇斗艳点缀山间。3月31日上午,在安徽法制报社社长粟原慰的带领下,本报女编辑、女记者一行人来到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的故居,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重温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门前一亩方塘,波光映照。屋后小丘环抱,松竹常青。在岳西县城西北9公里处的温泉镇资福村,有一座建于晚清、三进两栋的宅院,这便是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的故居。走进故居大门,立即感受到浓浓的农家气息。院墙两边是复原后的牛棚、猪圈,还有碓房、磨房等。王步文的书房位于西厢房,门楣上娟秀的“书园”二字为王步文少时所题,虽隔百年,墨迹鲜明。据讲解员介绍,王步文参加革命后,常回家乡结交仁人志士,传播马列主义,发展中共党员,这间书房就成了他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听着讲解员的讲述,再环顾书房里的进步书刊、椅凳、笔砚、马灯等物件,大家仿佛看到当年一群进步青年在这里畅谈理想,革命的火种从这里向四面八方传播……

在敬谒王步文故居的过程中,本报女编辑、女记者一行人深入了解了王步文短暂却壮烈的一生。生于书香之家的王步文自幼即受到良好教育,其祖父王家钰是文庠生,其父亲王培顺曾当小吏,其祖母熊氏初识诗书且心地仁善,常向王步文讲述打富济贫、惩恶扬善的故事,使他从小就生出对穷人的深切同情。在私塾打下学业的根基后,1917年春,王步文考入潜山县衙前镇粹新高等小学。

这时新文化、新思潮已在各地传播,王步文在此开始接触到《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视野逐渐开阔,课余时间经常和王效亭等进步同学议论时政,并组织同学们成立“乐群会”,学习新思想,讨论新问题。1918年春,许多贫寒学生因学校擅增学杂费而辍学,王步文带领“乐群会”的同学与校长进行斗争。在学生压力下,校长被迫辞职,贫寒学生得以返校继续读书,但王步文等几位为首的同学被校方开除。

此后,父亲令其在家劳动,磨挫锋芒。不过,年轻的王步文已经立下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1918年秋,王步文来到安庆,考入六邑中学。安庆是新思潮更加活跃的中心城市,王步文在此组织领导了反对省议会贿选、驱逐反动省长李兆珍等一系列斗争,成长为学界领袖,并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于192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为革命飘零在外,四处奔走,很少回乡。

作为职业革命者,王步文的生活一直是清贫的。多年的革命生涯,他的私有财产只有几只箱子,还有几件从家具行租来的旧家具。在王步文生平展示墙上,几张他曾经使用过的藤箱和藤篮的照片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引得本报女编辑、女记者一行人凝神注视。

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成立,王步文任省委代理书记兼宣传委员。同年3月,任安徽省委书记。由于叛徒告密,当年5月31日在安庆北门刑场英勇就义。临刑前,王步文从容地给爱人方启坤写了一封信:“复苏爱妻,我为革命而死,你不要悲哀,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王步文之子),以继予志。”并向目送他的难友们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敌人无可奈何,判了我死刑,让我的鲜血去浇灌自由之花吧!”

王步文牺牲后,族人前去收敛尸骨,带回资福村安葬。1965年,政府将其迁葬在岳西县城南侧的大别山烈士陵园。王步文墓位于陵园最高处,有3米多高,四周和穹顶都以水泥覆砌,其妻方启坤葬于一旁。两墓周围树木葱茏,宁静肃穆,远眺可见街市繁华。烈士的英魂便在此处,年年岁岁,守望故乡。

通过此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让现场所有人都被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品质和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而深深打动,触及了思想,震撼了心灵,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得到进一步坚定。

·本报记者周莹莹·

新闻推荐

安徽省气温还将继续上升 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3℃左右

星报讯近期以来,安徽省天气持续回暖,春意盎然。来自省气象部门的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安徽省气温还将进一步上升,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3℃左右。26日,全省多云有时阴天,淮北局部地区有零星小雨。当日最低温...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