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水利扶贫看岳西——核心提示

安庆日报 2018-02-27 09:48 大字

水利兴,天下定;仓廪实,百业兴。水利扶贫是基础设施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以水兴农,以水兴业,让民生水利浸润在贫困地区,是一道治贫“良方”。近年来,岳西县围绕“加快补齐水利设施短板,等高对接群众需求清单,全力惠及民生发展福祉”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好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水利扶贫的精准滴灌。

治害兴利保民生水利扶贫润民心

本报记者何飞本报通讯员李和伟刘纯银

治水害给脱贫保障

作为山区县,如何应对易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如何防范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是岳西人必须破解的一大难题。

“我们这属于典型的山区。一下大雨,山上的水来得快、走得快。这么一冲,河堤就容易出问题,我们都习惯了。我们村的一些田地,很容易被洪水侵害,耕种价值也就不高了。”这条河叫做水口河,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村民项性国,就在河边长大。

2016年以来,项性国所见惯的“年年冲毁,年年修”再也没有发生——2015年,水口河实施综合治理,不仅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而且两岸的农田也安全了许多。“现在,我们河边上的农田有了保障,也都顺利流转出去了。”项性国说。

正是有了水利建设的保障,如今的梓树村已经初步形成“一水两岸、拥河发展”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在水口河两岸分别打造百亩有机茶园和红心猕猴桃产业园,栽植有机茶叶27450株、红心猕猴桃6369株,当地群众增收脱贫也有了保障。

近年来,岳西县实施了天堂、冶溪等5条中小河流及来榜山洪沟治理项目,加固堤坝34.64公里,防洪保护面积10.4万亩;建设自动预警站73个、工预警设备291套、自动雨量站18座、水库水位站46座,既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科技支撑,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该县通过成立“岳西县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多方争取各类水利投资11.54亿元,完成黄尾等4个乡镇防洪工程,对36座小(二)型水库的大坝、溢洪道和放水设施进行加固处理,启动汤池河等10条河道综合治理和67座灌溉水库新一轮除险加固及灌区配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8亿元,防洪保安人口7.6万人。

兴水利为致富铺路

如何让水利设施在脱贫攻坚中,尤其是服务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是水利助推扶贫的关键着力点。

以“八小”水利为例,近年来岳西县共新建及加固水闸14座,清淤扩挖塘坝3845处,改造中小灌区1.4万亩,改造和完善渠系5.6万亩,清淤沟河845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山区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也获得有效解决,到2017年9月底,岳西县已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

这些年,冶溪镇石嘴村贫困户胡时应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提升,带来收入的提升”深有体会。

“我家五亩水田,2017年作为股份流转到公司种植菊花。以后每年我们不仅可以从公司分红,还可以在基地做工。”胡时应说,分红暂且不算,单单他们夫妻两人2017年在基地的务工收入,就在1.6万元以上。

近年来,岳西县以水资源“三条红线”为底线,通过新建、修复和配套一些蓄引排工程,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水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达到“涵水、引水、节水、净水、兴水、保水”的目的,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有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提升作为基础,岳西县采取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各种集观光、休闲、种植、养殖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冶溪镇大山村推出“期权分红”扶贫模式让该村贫困户变成股东分红利,金盆村以“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种植菊花;头陀镇梓树村和白帽镇朱铺村以“公司+农户”方式发展流水养鱼……各种产业发展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新闻推荐

美丽的彩虹瀑布 二实小 三(6)班 许歆苗

我去过很多地方,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数彩虹瀑布了。它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大别山区。记得那次,爸爸妈妈带我去那里玩。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我透过车窗向外眺望,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藏着一条奔涌而下...

岳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