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立下脱贫志 甩掉穷帽子 ——岳西脱贫攻坚综述之三

安庆日报 2017-09-18 11:22 大字

记者陈娟娟通讯员徐进群

只有立下脱贫壮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才能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岳西县坚持打牢“扶贫先扶志”根基,让“我要脱贫”成为社会共识。一群自强不息的精神标兵,不等不靠不要,用双手改变贫困面貌。他们的主动作为、积极奉献,营造出“脱贫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涌现出一批敢闯敢拼的“小能人”,带领乡亲们携手并进,推动各类产业抱团发展。

脱贫内生动力源源不断

不等不靠不要,积极主动脱贫。

莲云乡莲塘村村民叶年节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上好日子是他和家人的盼头。自从得知来了扶贫好政策,他便租下一片荒地,发展种植业。由于经验不足,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但他不气馁,坚信荒地能种出“致富果”。如今,果树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100亩。“我家已经脱贫,接下来就是要致富了。”叶年节笑着说。

一人富了带动一片富。冶溪镇白沙村贫困户胡章松,通过建立家庭农场,发展林下养鸡,实现了年销售收入10余万元,一年多便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一人富了不为富,要带动大家一起富。”这是胡章松给自己定下的目标,通过养殖带动,他帮助10多个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还有一群人,自己身体残疾,仍然用毅力撑起脱贫梦想。青天乡身残志坚的“电商哥”王志斌就用顽强的精神树立了典范。王志斌是该乡农村电商培训班的一名成员,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落下终生残疾。平日里靠着拐杖行走,每挪动一步都显得非常吃力。尽管如此,也没能阻挡他创业脱贫的脚步。2015年,王志斌成功开办了一家网店,卖茶叶、香菇、木耳等农产品。今年上半年,仅茶叶一项收入就达万元。

只有思想观念改变,脱贫致富的动力才能被激活。“贫困户不是什么光荣的事,自从上了贫困榜,我就想方设法挣钱,希望早点脱贫。”黄尾镇平等村44岁的汪秀是一名普通农妇,丈夫外出打工,她留守在家照顾孩子。由于家里底子空、孩子读书压力大,被评为贫困户。为了早日脱贫,她在自家后山圈起了一块空地养起鸡、鹅。今年上半年卖出400多只鸡,赚了近万元钱。“我想开一个大点的养殖场,还想开个农家乐。”汪秀展望着。

有了脱贫的志气,就有了脱贫的内生动力。这些内生动力源源不断,滋养着一颗颗脱贫的种子,开出一朵朵致富花。

脱贫光荣氛围日益浓厚

贫困群众是脱贫主体,他们的思想认识、主观能动性是脱贫关键。因此,营造起脱贫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尤为重要。

在巍岭乡巍岭村村民王传旺的家里,鲜红的脱贫光荣证挂在显眼位置。“我终于脱贫了,思想包袱没有了,出门见人的底气也足了。”之前,因为供两个孩子上学,家庭困难,王传旺家被评为贫困户。每谈及这个帽子,王传旺脸就红了。王传旺说:“我有手有脚,贫困户的帽子戴在头上,不是光荣的事。当时,便一门心思想寻找一条致富途径。”后来,王传旺开始种植中药材增加收入,2016年,按照程序,王传旺主动申请,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为用脱贫事迹感染带动其他贫困户,2016年4月,和平乡启动脱贫之星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让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脱贫要依靠自身努力的观念。“评选脱贫之星,对贫困户脱贫是一种精神动力。”和平乡党委书记王潜林说,每个季度活动都会举办一次,效果十分明显。

为提高贫困户致富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今年初,温泉镇为861户已脱贫户发放17余万元奖金,并举行颁奖仪式。“受表彰的已脱贫困户,以前都是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致贫。但他们从不放弃,自强自立,努力拼搏,让人心生敬意。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气和信心。”温泉镇党委书记包先武说。

颁发脱贫光荣证、树立脱贫典型、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岳西县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深深鼓舞着贫困群众。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老教师守护深山小学42年 不少村民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三尺讲台42年默默坚守,全村八成村民乃至许多家庭祖孙三代都是陈老师的学生。储晓凯徐勇进摄□汪季明卢向波一所学校、一名老师、8名学生,这便是岳西县和平乡磨冲教学点的全部。学校唯一的老师,今年...

岳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