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岳西高腔 杨依依 陈源荣

安庆晚报 2017-08-04 12:03 大字

“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就身边的人来说,鲜有钟情于戏曲的。它的节奏太慢,唱腔太怪,渊源太悠久,技法太高深。我们只知道流行的是黛紫银灰还是粉红果绿,却不知戏曲里的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那些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唱、念、做、打的手法,终究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偶然间通过一篇报道了解到岳西高腔,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高腔却鲜为人知,成为一种游走在边缘的经典,生存现状岌岌可危。我们团队便决定在这个暑假到岳西高腔的所在地——安庆实地考察,尽我们所能,明其现状,知其困难,为其鼓呼。

岳西高腔发源于安庆市岳西县。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境内群峰逶迤,林壑幽深,特有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崇文尚雅的民风和独具魅力的高腔文化,当地即便是大字不识的村民也以收藏剧本为荣。

岳西高腔,被戏曲专家称为戏曲史上的“活化石”,也曾金鼓喧阗,一唱数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是安徽本土的第一代声腔剧种,与京剧、黄梅戏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岳西高腔独居山林几百年,几度兴衰,却始终沿袭传统演唱风格,保持古风古韵。

走过坑坑洼洼的道路,穿过零零散散的村落和道路两面绵延到尽头的高山深谷,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一个老村落,采访完岳西高腔文化传承中心后被邀请一起观看演出。简易搭建的露天戏台,三伏火辣的热浪下,村民兴致不减;白发的老人坐在板凳上,眯着眼听得津津有味;五大三粗的汉子站在人堆里,使劲地拍着巴掌叫好;年幼的孩童趴在健身器上,嬉笑着仿念哼唱…融入民风的俗曲俚语,流水急歌的滚唱滚调,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也让这生活有滋有味。

戏在一颦一笑间,曲在一弹一唱间。戏剧最大的魅力,其实是歌舞背后所表达的老百姓心声的故事。从围鼓坐唱到舞台演出,从“曲牌体”到“板腔体”,在戏曲的舞台上,有雍容的贵妃、灵巧的红娘,有白娘子的万丈红尘、法海和尚的不二法门,有落拓书生的油纸伞、富贵人家的大排场,一方舞台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

次日造访岳西非遗馆,有岁月昏黄光晕在前障目,悠扬古朴的高腔,平仄相宜的鼓书,古老细致的桑皮纸,朴实通俗的采茶歌,独具特色的皖西南古建筑也纷纷具备了非凡的质地,置身其中油然而生出对历史的敬畏。

印象深刻的是,岳西高腔传承中心艺术顾问汪同元在座谈会上向我们展示几经流转的手抄本,泛黄的纸页上斑驳的痕迹,让我们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去追求画画,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呕心沥血地创作,却让女人在自己死后一把火烧掉这旷世之作,再看看那些被仔细珍藏的剧本,或许有些人的意义是消逝,有些人的意义是为人类造福。

一个人身上饱满的幸福感,总是扎根在乡土,扎根在自然,它足够给予你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岳西高腔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缺人,传唱难度大,经费紧张,实用性不强,未来没有保障,但却仍然有人在坚持传承这项技艺。愿岳西高腔的传承人,既有走得出的世界,也有回得去的家乡。

新闻推荐

温泉镇计生人口基金助推脱贫攻坚

本报讯为帮助计生贫困户家庭顺利脱贫,近年来,岳西县温泉镇计生协会巧用人口基金,搭建关爱平台,实施扶持项目,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扶贫帮扶项目,以增强计生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助推计生家庭早日脱贫...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