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时隔30多年牯牛降又现独花兰经过3个多月的守护与观测,目前,20余株零散分布的独花兰小居群,生长良好

池州日报 2017-07-28 01:00 大字

记者 冷静俏 实习生 王大成

一叶一花,这是被誉为“植物熊猫”的独花兰最为独特“美貌”。今年4月份,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独花兰踪迹,经过3个多月的守护与观测,目前,这20余株零散分布的独花兰小居群,生长良好。这是在1983年牯牛降科考后出版的《牯牛降科学考察集》中提到独花兰后,该保护区30多年来首次野外发现独花兰。

4月花开,独花兰在隐秘处被发现

记者从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台管理站了解到,发现独花兰是一次“艳遇”。今年春天,该站和安徽大学在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4月2日,调查队途径牯牛降北坡的小园山谷,在铺满枯枝落叶丛中,几株非常漂亮的花儿露出“笑脸”,被安徽大学洪欣博士等人发现。

“俯身细看,只见每株都是一叶一花,叶片纸质,宽卵状椭圆形,已有些枯萎,单花顶生,花大,白色而带肉红色。”通过其形态特征的比对,洪欣惊喜确认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独花兰。

调查队一行在独花兰周围扩大搜索区域,经初步调查统计,这个零散分布的独花兰小居群有20余株,分布面积约300㎡。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台管理站副站长方宏明翻阅资料发现,1983年牯牛降科考出版了《牯牛降科学考察集》,其中提到独花兰,但没有具体分布的记录,且30多年来保护区都没有发现其踪影,“我们以为独花兰只在资料图里,没想到亲眼看到了,真是一次惊喜、意外的重大发现”。

独花兰,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独花兰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素有“植物熊猫”的美誉。

洪欣博士说,独花兰文名中的“独”字很特别:一方面说明了独花兰十分罕见,是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另一方面其形态特征上整株只有一花一叶,而且独花兰属只有独花兰一种,属于单种属。

独花兰的“独”也在它分布区域狭窄。据介绍,独花兰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和四川等地部分海拔400至1500米阴坡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下潮湿的沟边、山谷岩壁下。

近年因生态环境破碎化和过度采挖,独花兰生存环境恶劣,植株日益减少,其野生资源日渐减少。浙江和江苏产地已趋于灭绝状态。方宏明说,据有关资料记载安徽省仅在大别山区的岳西、金寨等地的自然保护区内有零星分布,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

尝试人工授粉等研究,促进独花兰种群稳定、发展

时下,正值夏季高温,独花兰也进入夏天休眠期。“它冬季生长,年生长期在8个月左右,除了花期,平时很难发现其踪影。”方宏明告诉记者,独花兰在牯牛降国家级保护区野外分布区的发现,不仅在植物系统分类上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对研究牯牛降的植物区系组成及与周边区系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该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的有20种,以及红豆杉、鹅掌楸等多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独花兰物种资源的发现,让今后开展珍稀植物保护、科研工作增加更多责任与意义。”方宏明说。

接下来,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台管理站将会对独花兰生长环境加强巡护力度,防止盗采盗挖,维持其种群自然恢复;建立样方,开展长期监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独花兰的生长习性;与科研院校合作,尝试进行人工授粉提高其繁殖能力或迁地保存等方面的研究,促进种群稳定和发展。

新闻推荐

夏季平均气温22-28℃省内这8处避暑胜地“好清凉”

正值三伏天,你感受到烈日的威力了吗?近日,由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安徽农网联合开展的首届“寻找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动评选结果新鲜出炉,全省共有8处旅游目的地入...

岳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