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红叶 刘向阳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安徽商报 2019-09-25 05:09 大字

九华山莲花峰绝壁之下,有小山,名金山,金姓聚居地,山下就是金家冲、金家祠堂。金山杂树丛生:松树、枫香、乌桕、野柿子、漆树、榉树,以及小灌木等等,秋风起,雁南归,霜初落,树叶就渐渐红了。

金山上曾经是文人经常涉足踏访之处,为一位和尚,释希坦。他不是一般的和尚,被称为诗僧,历史上少之又少。希坦是南宋末人,号率庵,工诗,诗集早佚。其诗仅存11首,附在宋元之际诗人、隐士陈岩《九华诗集》之后,才得以传世。至于希坦俗家姓名,何许人,已无从考察了。希坦之诗就九华山之地,取抒怀题材,写心头所思,醒俗人之耳目。譬如:“骤过一番雨,鸣飞七布泉。望中千点雪,白鹭立平田。”(福海院)“时过九月秋,来作上方游。林瘦霜凋叶,钟鸣风满楼。五台新月上,一洞暮云收。夺利争名者,宁知此地幽。”(五台明智院)大都直抒胸臆,意象清新可喜。陈岩也是学他,每到九华一地,题咏一首诗。二人诗风相近:“潇洒出尘,绝去畦迳,有高人逸士风格。”

金山上有座老庵,至今犹存。老庵之老,据说可以追溯到唐代,古名安禅院,又名碧云庵(巧了,香山也有一座古刹碧云寺),因其年代久远,俗称老庵。南宋绍兴中(1146左右),乡人移云门寺额于此,遂易今名,净信寺,为诗僧释希坦栖禅之所。清人陈蔚著《九华纪胜》十二卷转载陈岩诗《净信院》:“来自青松翠竹关,秋风吹帽醉醒间。纷纷遮眼尘如海,拈起毫端又说山。”《碧云庵》:“常日双扉多不开,客须投分始相陪。庭前蓦地失松影,试问碧云何处来。”题下自注:“今为净信院西庑,犹揭旧额。”可知,老庵实为二处建筑,碧云庵在净信院西侧,且匾是自云门寺移来的旧额。大庙宇,习称寺、院;小的,叫庵、棚。那么,净信院规模肯定不小了。从陈岩的诗里,我仿佛看见希坦的身影,在老庵中坐禅,对门外的红尘喧嚣,充耳不闻。

一任山溪潺潺流下。此溪名龙溪,流经净信寺前下首。溪上建有两孔平桥,每孔三根长方形巨石条,状如牛轭,勒住溪水。内侧刻有“丙戍宝庆季秋(1226)蓝隅宫宅舍”11个字,桥面上侧,石上刻有“希坦”二字,据考,此为池州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桥梁,唯一现存的。

山溪水,易涨易退,人间事,可有可无。我们现在看到的净信寺,是明成化年间的三间石屋,也是九华山现存唯一明代石建寺院。净信寺明代成化十六年(1480)重建,清雍正四年(1726)和嘉庆二十二年(1817)修葺。今天所见的该寺正殿3间,进深3米,高5.5米。两坡顶,抬梁式。梁架全为硕大石料凿就,结构系七檩五架梁。梁上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楷书大字,且为简体,落款为“成化十六年住持僧觉净,徒明顺、明通立”。后因大石梁断裂,配竖两根石柱。柱上刻有“大清雍正丙午(1726)黄钟月下院之吉,住持僧俗良重修”字样。大殿内存有嘉庆十六年(1811)铭文石香案一座。大门朝向,东斜。门旁墙上存有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石碑一块,文曰:“金长茂公男,输土名尖峰石水田壹亩,计田十六丘。输与净信寺僧廊法执业耕种,以为永远供奉香灯资……”

净信禅寺东侧,是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林中有几座古墓,碑已下沉;几步之遥,有一巨石悬崖,其上立一石塔。塔为四方七级,高四米,每层用方石块砌成,每面雕刻一小暗门,朴拙古雅,传说是希坦所建。

据陈蔚《九华纪胜》十二卷载:“明成化间,僧觉信重建石屋三间,山门一座,寺前数武有溪有桥,桥畔为三笑亭。高松偃覆,碧荫苍幽,一清凉地也。其麓小庵曰:洞云,宋侍郎汤允恭墓在焉。”当时的山门、三笑亭、汤侍郎墓已无踪影。说起汤允恭,他是殷文圭之长子汤悦后人,徽宗宣和间进士,累擢兵部侍郎,不得不提汤显祖了,他是殷文圭之次子汤静后人。这次汤显祖到达青阳,他不急着走,慢慢寻访先人遗迹。

汤显祖来到金山寻汤悦书堂,祭扫汤允恭之墓,巧遇旧友陈应魁。青阳人陈应魁明万历二年(1574)选贡,任真定(今正定)县训导。陈应魁知道汤显祖是著名诗人,故将先人陈岩(字清隐)的诗集拿给他观看。汤显祖读后,大为惊喜,在书后题跋:“予过青阳九华山下,寻南唐时吾家汤相书堂,旁及三笑亭而上,遇友应魁。示其先人宋陈清隐先生山居二百一十首,诗绝幽音,冷碧岚霏,窦流时开入道之机,尽绝维尘之想。”

陈岩(1240~1299)字清隐,青阳人。自幼博览群书,南宋咸淳(1265~1274)年间,屡举进士不第。宋亡,隐居不仕。元世祖征求隐逸,陈岩乃汗漫江湖以避征。及老始归山,筑九华书院,溪山第一楼,啸歌其中,号九华山人,遍游九华之胜,至一处则作一诗纪之,名《九华诗集》。无论如何陈岩也想不到,他的事迹与作品,被几百年后的汤显祖引为同调。这是诗家之佳话,隔代有知音。

老庵背后,金山顶是平坦的,今叫平山,古名为:黄匏城。站在此可远望长江,又名望江洲。这个古名好奇怪,我估计此处古代应该有座城,山顶如此平坦,显然人为的。只是岁月久远,沧桑无痕。陈岩《黄匏城》诗云:“草色浓于野烧烟,春风吹面午阴天。长江摇荡游人眼,兴在悠悠一雁边。”古人好雅兴,秋天有登高怀远的风俗。现在,农村禁止野烧了,没有雾霾的日子,应该看得见长江,只是谁有这样的雅兴呢。

新闻推荐

草绳编实脱贫路 —记板桥村贫困户郑汪民脱贫增收的故事

板桥村过去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16年以来,村里的贫困户虽然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都像郑汪明一样,不等不靠,奋发自强,在党...

望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望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