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里奔“幸福” 本报记者 陆 飞 本报通讯员 稽奕华
在望江县漳湖镇幸福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都有腿部残疾的丈夫徐结红和妻子徐庆云,两个同样行走不便的人彼此用爱搀扶,以坚韧的信心和执著的信念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还携手共创“幸福扶贫驿站”,带领贫困群众共同奔“幸福”。“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干,带领更多的残疾困难群众走上幸福路。”2018年,徐结红和妻子徐庆云一同被授予“安庆好人”荣誉称号——
扶贫驿站里脱贫忙
70岁的曹约高正戴着眼镜,在角落里手脚熟练、安静地踩着缝纫机,手边的布料从针线下穿梭而过,很快一叠完成件便整整齐齐码在左手边的板凳上。
曹约高是望江县漳湖镇幸福村“幸福扶贫驿站”工作的13名贫困户中的一员,在这个大约370多平方米的服装加工车间里摆着二十余台缝纫机,十几位村民正熟练地用缝纫机加工服装,一摞摞布料、成衣、配件整齐地摆在房间各个角落里,繁忙的机械声不绝于耳。曹约高老人身患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家庭收入只能依靠做一点农活来维系。如今,幸福村服装加工基地开到家门口,年轻时学过一点裁缝的他立马报了名,现如今每月2000块钱的收入成为这个家里脱贫的新希望。
贫困户曹运霞也是“幸福扶贫驿站”的受益者之一,在家门口打工有钱赚还能就近照顾家里孩子,她感到很是幸福。“在这里做事离家近,步行就几分钟路程,我随时都可以回去照顾孩子。”曹运霞乐呵呵地说。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的她,以前无法与丈夫一起外出打工,仅靠丈夫一人在外打临时工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老实本分、不多言语的她,当听说村里要扩大服装加工基地,第一个主动站出来赞成并且当场报名的人。
有订单、有厂房、有设备、有工人、有流水线,这里俨然就是个服装加工企业,这里承载着幸福村脱贫新希望,因此,也被村民戏称为“幸福基地”。
过去,幸福村虽然名为“幸福”,却名不副实。幸福村由原幸福、上闸、福洲三个村合并而成,贫困发生率为21.3%,属县级贫困村。
“我们这个‘扶贫驿站’专门加工服装不存在淡旺季,只要有订单,一年四季都能运行,在这里工作的村民和县城里的服装厂上班没什么区别。”3月8日,在望江县漳湖镇幸福村的“扶贫驿站”里,双腿残疾的负责人徐结红对记者说,“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干,带领更多的残疾困难群众走上幸福路。”
心怀感恩自强自立
今年48岁的徐结红,2岁时腿被摔伤,因未及时送医导致行动不便。8岁时,他再次摔伤致使背部骨折变形,最后成了“罗锅”。“虽然身体不幸残疾,我庆幸自己心智健全。世上的路千万条,虽说我干不了体力活,但总有适合我走的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妻子也是腿有残疾,两个同样行走不便的人相互支撑,用爱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脱贫致富成为他们共同的心愿。
他向记者缓缓讲述着他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努力——
他学扎匠,拜继父为师。继父生前自学了扎匠手艺,是远近闻名的扎匠师傅。徐结红也练就了一手绝妙的扎匠活儿。他扎的龙头总是活灵活现,神形兼备,但“龙头”的需求量少,挣不了多少钱。
他学理发,拜本村的好心人为师。为了训练身体的平衡,他手提重物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常常累得夜里在床上睡觉也翻不了身。打工潮兴起后,留守的男人少,靠理发难以为生。
他学缝纫,拜妻子为师。他从穿针引线学起,钉扣子,锁扣眼,剪线头,熨衣服……当妻子开始扩大规模为人家定做窗帘的时候,他也俨然成了老练的裁缝师傅。他学电商,拜县城的老板为师。前后只花了一个来月,“淘宝幸福窗帘专卖店”就如期开张,网店成为妻子窗帘销售的重要渠道……
“有不少的人问我,哪里来的热情能这样不停地‘折腾’?其实他们不知道,虽然我是残疾人,但我内心里满是感恩。我‘折腾’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想让那些帮助我、对我有恩的人失望。”徐结红说。多年以来,他感恩于大哥大嫂一直以来对他的照顾,感恩于社会大家庭的对他的帮助,感恩于各级组织对他伸出的援助之手,让他时时感受到温暖。他尤其要感恩的是妻子,她勤劳、善良,彼此的相互慰藉,让家成为最温暖的港湾。
至此,徐结红的家境开始好转。残疾人、贫困户等是弱势群体,能不能携起手来共同走出生活的困境?他与妻子在共同思索着,如何以特定的方式回报社会大家庭给予他们的厚爱。
绽放希望扶贫济贫
机遇垂青于执着的人。2016年10月,经漳湖镇幸福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夏慧牵线搭桥,童装城童装加工基地落户幸福村闲置的村部。因童装加工有淡旺季,遇淡季时新购置的设备和召集的工人出现“双闲置”,加工基地随时面临解散。
得知这一情况后,徐结红主动请缨,找到村党支部书记曹毛林,申请由他们夫妻俩接管基地。他提出了自己的“施政纲领”:改童装加工为成人服装加工,避免淡季人机闲置;招收的工人以本地为主,但全力向贫困户、残疾人倾斜;由妻子负责技术培训和质量把关。了解徐结红夫妇二人秉性的曹毛林眼睛为之一亮,驻村工作队长夏慧精神为之一振。2017年元月,夏慧再次牵线搭桥,望江县清韵伊人服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徐美珍伸出橄榄枝,她投资28万元,成立“‘幸福扶贫驿站’成人服装加工基地”。
思路一变天地宽。自2017年元月20日开工,基地白天机声阵阵,夜晚灯火通明……有订单、有厂房、有设备、有工人、有流水线,俨然就是一个完整的村级服装加工企业,它承载着幸福村脱贫新希望。人均实现月增收2800元,熟练工的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
幸福基地招收的工人80%是来自幸福村的贫困户,有缝纫基础的通过简单的培训直接上流水线。没有缝纫经验的村民,通过三个月的系统培训再上岗操作。年纪大、身体不好的老人,就做剪线头、开口袋等基础易操作的工作。徐庆云算了一笔的帐:“目前服装公司给我们的加工价格是15块一套,一天加工60套衣服,一个流水线按照8人算,那么每个工人每月起码可以拿到3375元,一年下来,贫困户家庭就增加了4万多元的收入。”
谈到未来,徐结红信心满满。“今年我们要让加盟‘幸福扶贫驿站’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我们的远景目标是,打造自主设计、打板制作、线上销售一条龙模式的服装加工基地,让‘幸福扶贫驿站’成为幸福村村民奔幸福的致富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柯慧敏)在望江县漳湖镇六合村有个好媳妇叫杨海丽,五年前,她放弃了在外地赚钱的机会,回家精心服侍生病的婆婆,在当地...
望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望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