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好扶贫“接力棒”本报记者常艳本报通讯员张巅

安庆日报 2018-09-18 09:31 大字

温氏养鸭养殖小区里,鸭苗茁壮成长;中药材基地里,铁皮石斛蕴含生机;路通、桥安、灯亮、厕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望江县高士镇毛安村的初秋,脱贫效果硕果累累。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余宏明。在一次周六集中走访后,余宏明突发脑溢血,昏迷一周后转危为安,毛安村的村民们才放下心来。

2014年,望江县公管局办公室秘书余宏明作为安徽省第六批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来到望江县高士镇毛安村,当时的毛安村贫困人口接近全村总人口四分之一,集体经济也很薄弱。

初来毛安村,余宏明还未有清晰的规划,但扶贫目标却一直贯穿整个扶贫工作,“要让老百姓脱贫,要让村子有发展。”

做好扶贫工作,深入是首要。如何深入?唯有依靠双脚,边走边访,去了解贫困户的所需所求。

第一步,按照新的标准和要求,余宏明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对原先30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重新评定,再次精准到286户。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走访贫困户,反复解释政策成为余宏明的“家常便饭”,常常忙到凌晨十二点。

2016年3月,毛安村里要建设三个大棚,前后开了6次村民组会议,由于老年人居多,会议结束后,余宏明还上门解释、谈心。正因为如此,扶贫项目在毛安村推进很快。

2015年,毛安村投入五十万扶贫资金用于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毛安村建起温氏养鸭望江县第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吸收贫困户务工,并注册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年来,随着发展产业、畅通工程、拓宽工程、水毁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扶贫项目的建设完工,让毛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毛安村顺利出列,239户贫困户顺利脱贫;2017年,毛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每年11万;2018年,新建的中药材基地预计新增7万元。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访贫问计不可少。除日常走访之外,每周六还是毛安村集体走访的时间。

40岁的周满纯患有肺结核,家中还有一个90的母亲,没有工作能力,住的还是危房,由于家中贫困,异地搬迁建设补贴无法完全支付新房建设,没有瓦工接活。为此,余宏明进行了特别申请,解决了资金难题。如今,周满纯住到了湖边的新宅,而在余宏明一步步的帮扶和鼓励下,周满纯的生活也发生很大变化。

“‘你想干什么我都支持你。\’余书记总是这样鼓励我。”周满纯说,现在我养了28只鸡、种了1亩水稻、2亩杂粮和芝麻,还看了一头猪,加上低保、光伏和特色种养补助,年收入预计达到1万多元。

三年来,数不清的入户走访、针对性的解惑谈心、废寝忘食的工作,使余宏明积劳成疾。4月14日,周六集中走访日,在入户走访了5户贫困户回家后,他突发脑溢血。昏迷一周才转危为安,目前仍在恢复期。

“4月份正是两任扶贫工作队长交接时期,作为第六批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做好了交接工作,目前,新队长已经上任,没有耽误毛安村的扶贫工作。”正在恢复中的余宏明说。  

新闻推荐

一种苦时间带不走的记忆“穿”越40年本报记者罗少坤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衣食住行”,概括了物质生活,而...

望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望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