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样的珊瑚苔

铜陵日报 2021-03-22 09:51 大字

□ 左 中

读完戴名世《忧庵集》后的第一感觉,是他的美食标准起点不高,偏他又爱谈美食。如他所言盛产于枞阳公式山的珊瑚苔,我几乎问遍身边博学多才的枞阳人,从地衣、旱芹、水蕨、莴笋、芦笋到石莲花、山莲藕、石斛等种种谜样猜测,不一而足!最后还是左宵从《安庆府桐城县志》和《桐城续修县志》中找到其身影!可见这道菜对于今天的枞阳人,是何等陌生!

古代没有影像资料,即如戴名世的妙笔,描绘半天,依旧叫人云里雾里。

戴名世笔下的珊瑚苔为桐城特产,它又名山谷苔,多生于石山临水处,以公式山为最,龙山次之。其茎可高达二尺余,色呈浅绿,日光照耀之下,通体透明。其叶由根部沿茎而上,可一直长到杪尖,用手轻轻一拍,即纷纷掉落,不留一丝叶痕。

这珊瑚苔的嫩叶,即戴名世笔下的美食。

他说珊瑚苔嫩叶的最佳采摘时节,是春二月天色未明之际,日出则萎靡。还说这嫩叶不仅气味芳香,且口感甘甜清爽,食之齿颊留香,经久不散。食用之法很多:可凉拌生吃;用肉汁烹调的味道也不错;若以酒糟腌制,则味道更佳。

新鲜珊瑚苔嫩叶不可久储,采回一两天即腐烂不可食。所以,当地百姓一般在炭火上置一竹笼,将珊瑚苔嫩叶铺陈其上加以炙烤烘干以储存。四、五斤珊瑚苔嫩叶烘干后,不过一斤左右。在戴名世所处时代,其市价是一斤一百文钱。珊瑚苔干用食用包装纸包装后,作为地方土特产赠予远方来客,虽情义无价,但风味大打折扣,美味指数不及新鲜珊瑚苔嫩叶的十分之一、二。即便如此,当戴名世于某年拜见昆山徐乾学时,这位刑部尚书大人还念念不忘地追忆:“你们桐城不仅人好,那个青草也是一道美味!”徐乾学所言的青草,即珊瑚苔。

这把谜样的青草,到底是个什么鬼?

在《安庆府桐城县志》中,它的学名叫“葖”,俗名“山葫苔”,形似芋蒿,叶细而香,味美。《桐城续修县志》“物产志”将其归为“蔬类”,还详细描述了它在桐城县境内的具体分布情况:大、小龙山,白云山,周家潭之月山均有此菜,公式山产量最大。其初春嫩苗色呈紫红,如珊瑚,故名珊瑚苔,长成叶片后才转为青翠。《通雅》以“朝生暮长”形容其生长速度,同时也提到其茎可高达两尺左右,并以钗股形容它中空而脆薄的体态。至于说趁天色未明采摘,日出则萎靡,指的是其嫩叶。

和《安庆府桐城县志》《桐城续修县志》将其归于“蔬类”不同的是:《本草纲目》将其归为“草部·山草类”。《神农本草经》谓之“铜芸”或“防风”,李时珍更是则对这“防风”做了进一步细分,他说:江淮间所产的是“石防风”,别名“珊瑚茱”,“石防风”多生于山石间,春二月取其嫩苗而食,辛甘而香。这就更接近真相了。

“石防风”一经强大的度娘搜索,各种生动立体的图片纷至沓来,图片一经朋友圈贴出,桐城吴大帅立即站出来说:这不就是我们桐城的“野胡萝卜”吗!原来,这谜样的珊瑚苔在青通河畔,是和满坡狗尾巴草杂生一处的。那些长在浅土沙石间“石防风”所开的白花,如大码的蒲公英,只是色呈米白。因其茎部细且长,故而顶端的白花,在风中格外摇曳多姿。但我很少听说有人将其当作美食,我还一直以为它是一味名叫柴胡的中药呢!

新闻推荐

太平街道:电动巡逻车助力警民联防

近日,河东区太平街道在设立6个警民联合网格化巡防工作站的基础上,继续投资30余万元,购买8辆四轮电动巡逻车,开展精准巡防,构建...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