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纪事 老屋翻新

大众日报 2020-08-23 09:39 大字

□ 许志杰

现在老家的宅基地是曾祖父许兆翰先生名下的遗产。父母讲,我曾祖父那辈有叔伯兄弟十六个,曾祖父老大。大家庭人旺的时候到了120多口,全家在一个锅里摸勺子吃饭,三十几个孙子媳妇分组轮流做饭,轰轰烈烈。家有住宅若干处,那种北式四合院,按辈分分住北、南、东、西屋。房舍集中在一条胡同,家人进出很方便。后来家业兴盛,曾祖父在村圩子外东崖上置办新地,开设油坊和酒坊,辟出一块新地做场院,供晒、打庄稼用,后来也建起了一个四合院,新地叫东油坊。世事变迁,大家庭已无法支撑平常日子,曾祖父便操持着分家,十六兄弟人各一份,从小到大,曾祖父老大最后就剩下了东油坊。于是,曾祖父这一族支进驻此地,就是我们现在的老家。

余生也晚,当我顶着三年自然灾害的巨大压力逆势而生来到这个世上时,很多事已经过去,我看到的,至今依然记着的,就是我们家这个院子里的西屋和南屋局部坍塌,东屋和门楼依旧完好。再就是一溜的北屋六间,生产队占了两间做粮库,我们一家有年事已高的曾祖母以及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住在剩余的四间房。爷爷奶奶安家张店,父亲工作在青岛,他们不经常回家,住着也算宽裕。

后来生产队把占用的两间退给了我们家,父亲主持着对老屋进行了我所经历的第一次翻修,那是1973年的春天。此次翻修有几大工程,一是将原来一半多的麦秸屋顶全部换成博山瓦,再是把老屋的窗户由原先的糊纸式改为敞开式玻璃窗,前后一致,同时抬高了屋顶的高度,房子整体高了,采光好,敞亮了,舒畅了。记得施工中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根据父亲的设计,新换的玻璃窗户分成可以开启和封闭的两部分,比例为四分之一固定和四分之三两扇可开启门窗,固定部分在下,可开启窗扇在上。不知问题出在哪,待父亲回家时窗户已经安装完毕,他的设计被篡改,上下部分倒了个。尽管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在工地钻来钻去碍事不啦的孩子,却从心里支持父亲的设计思路,希望拨乱反正。结果却是不了了之。我有点不高兴,父亲是火车司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比出自乡村的泥瓦匠意识超前了不知多少里。出于对尊严与知识的保护、追随,我认为父亲说过的话不能随意更改。

这样的不快因住进新房的喜悦瞬间消散,更高兴的是,老屋翻修前几年,我在屋檐下种了一颗国槐树豆,生出了芽,慢慢长大,待到老屋翻修的那年已长得如我一样高。母亲在动工前把这棵国槐树小心地挪到了院子影壁墙后,使其得以继续成长。五十年过去,国槐已长成参天大树,呵护着我们家大半个院落,与曾祖父当年在院子外种下的那株百年国槐,院里院外,枝叶婆娑,葱郁茂盛,蔚然成景。

第二次老屋翻修时,我已离开老家去省城读书并参加工作,时间在1986年。春节回家时,父母和哥并未告诉我房子翻修的事,等到再到春节回家已是完全变了样,实际就是在原址建了一座新房子,采用了中庭过道,前房后廊的设计方案,不仅装配了土暖气,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还在正房后盖起附房,把厨房、餐厅、卫生间和洗澡间拢在屋里,出入方便,不惧风雨,冬暖夏凉,干净整洁,在当时农村住房中十分超前和罕见。晚上,一家人坐在烧了暖气的大房子里,拉着家常,暖意融融,那会儿我在省城的工作单位给的单身宿舍都没暖气。母亲说翻新房子时,开始邻居提出异议,拖了工期,父亲商量两家各让一步,最后达成和解。记得那晚父亲还讲了桐城六尺巷的故事,邻里和美,各让一墙又何妨。

庚子疫情,春节后返城未再回家,近端午节哥打电话问回家的事,顺便说了房子翻修的事,现在已经基本竣工,等我回家试住。迫不及待,端午前一天赶到家,眼前雪亮,老屋换上新衣裳,不仅外观,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原来中庭及连接的房屋三间变一间,建成一个近90平方米的大客厅。地暖、智能马桶,城里还没普及的家什,一应俱全,窗户中空玻璃,外墙贴了石块装饰,院里筑起花园,百年老宅已然成为一座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新式村居。

我们家自我辈始之下一代,都已离开乡村进入城市,有的已居于国外多年,老家是在心坎上的一个符号,一年,甚或更长时间才回家一趟。纵是千变万化,小时候留在脑海的记忆,不会随之而变,老屋的模样,老屋里那些儿时的场景常萦眼前。但是,生活是在不断革新中求变的,父亲和哥哥几次对老屋翻修,给家人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这样的改善留住了在外闯荡的孩子们的心,无论身居何处,每有假期闲暇都希望回家住些时日,儿子们如此,孙子辈也对老家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感谢年已七十的哥嫂不辞辛苦,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耗时两个多月将曾祖父留下的老屋第三次实施改造、提升,让我们回家住得更舒心、更如意。记住乡愁,留住几间老房子,宜居宜家,自己乐意,就是最好的日常。

新闻推荐

5号线南段第三控区 热滑完成 列车开始在南段全线上线运行

本报讯7月30日,轨道交通5号线电客车从花园大道站出发,正式开始5号线南段第三控区热滑试验。记者从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获...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