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朱光潜,到成都的街头走走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37年8月流寓成都,担任国立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1939年初赴乐山武汉大学执教,1946年8月离川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虽然朱光潜在川大的时间不长,但他在成都的生活应该还是比较惬意的。
彼时的国立四川大学还不在现在的东门望江公园旁,而是在成都“皇城”内,现在的天府广场北侧,今四川科技馆所在处。这里曾经有一个壮丽的明代皇城,历经几代都是四川省重要的行政、教育、文化机构所在地。
朱光潜初到成都时,就居住在“皇城”内川大的单身教员宿舍“菊园”,待到和妻儿团聚后,也常到岳父家在成都租住的横小南街1号走动。
以川大公寓和岳父家为中心,1937-1938年朱光潜的工作、生活与交游都十分便利。他观察到“成都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户外的’”,“好闲,却并不甘寂寞,吃饭,喝茶,逛街,看戏,都向人多的处所挤”。
作为大学者的朱光潜,在物价相对便宜的成都,一家人经过流离之苦得以团聚,心情可能跟杜甫是一样的:仿佛得到了短暂的安宁。今天我们要推荐的,就是朱光潜的成都。本周,让我们畅想回到1937-1938年的某个周末,朱光潜先生会带你逛成都的哪些地方。
地点:人民公园
游玩:交游、喝茶
从川大“皇城”校园宿舍,步行十来分钟可以走到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朱光潜常和朋友在这里喝茶。坐上闲聊半日,然后再走十几分钟,到位于陕西街街口的“不醉无归小酒家”下馆子。成都人喜欢喝早茶,1934年,文学家沙汀对此有过生动描述:一从铺盖窝里爬出来,他们便纽扣也不扣,披了衣衫,趿着鞋子,一路呛咳着,上茶馆去了。有时候,甚至早到茶炉刚刚发火。这种过早的原因,有时是为了在夜里发现了一点值得告诉人的新闻,一张开眼睛,便觉得不从肚子里掏出来,实在熬不住了。
李劼人也是人民公园常客,他爱聊天,也洗耳恭听,“抱着膝头去听隔座人谈论……而所谓吃茶,只不过存名而已。”
朱光潜入乡随俗,也爱上了泡茶馆。他和朋友常去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和绿荫阁茶楼。绿荫阁茶楼现在已经不见踪迹。人民公园也是朱光潜和家人散步、游玩的地方。在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影像里,就有一张朱光潜和夫人奚今吾在公园里的合影。具体是在公园的何处已无法确认,但两人在照片中都神采奕奕,面前一株盆栽在树丛里张牙舞爪,向四面八方伸出遒劲的枝丫。
地点:菱窠
游玩:喝酒、做客
常常做东宴客,自然也到朋友家做客。朱光潜在离开成都到乐山武汉大学任教之后,与作家、实业家李劼人有许多交往。在一封由朱光潜写给李劼人的信里,我们发现朱光潜曾是李劼人所主持的嘉乐纸厂的股东。
1943年的春节,李劼人邀请刘永济、朱光潜、叶麐、程千帆等人到其位于东门的菱窠做客。个个都是好酒之人,其中语文系教授刘永济遵医嘱不能饮酒,还被罚即席作词“抵偿酒债”,也算是一桩美谈了。虽然不知菱窠的主人用了什么酒菜招待客人,但菱窠的饭菜好吃,是出了名的。
1962年11月15日,李劼人在菱窠设宴招待老友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夫妇。事前,李劼人还写了一封短信给蒙教授,告诉他去菱窠怎么走:“由九眼桥东头河岸边赶公共汽车(起点)……花一角六分。有时因时间不对头,须等上二三十分钟耳”,上车买票,到师范学院路口下车即到。信中还嘱咐道:不管是日天气如何,希望在正午12点前,到达菱窠。先吃家常素面过午,而后放肆吹谈,而后吃成都餐厅做的几样好菜,伴以状元红绍兴酒。
地点:陕西街
游玩:待客、喝酒
从鹤鸣茶社喝完茶出来,步行仍只需十来分钟就到了陕西街。现在的陕西街被劈为两段,以文翁路为界,东接人民南路一段,西至君平街。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名鼎鼎的馆子“姑姑筵”曾在陕西街挨到半边桥南街的街口,开过一家分店,叫“不醉无归小酒家”。“小酒家”命名取自《诗经·小雅》“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之句。
朱光潜曾在“小酒家”做东,招待远道而来的张充和,同时作陪的有卞之琳、何其芳和方敬等人。当然,一来,朱光潜与张充和同为安徽老乡,张充和的姐夫沈从文又是好友,二来,他也想为另一位好友卞之琳的爱情助一臂之力。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这件事,在当时的“八卦流量”可能仅次于金岳霖和林徽因,一直被不断提起。后来曾有人向张充和求证卞之琳那首著名的《断章》是否为她而写,张充和也爽快地承认:“大家都这么说,他这首诗是写给我的,我当时就有点知道……”
斯人皆成故事,不醉无归小酒家也早已关张,现在的陕西街上,仍是小馆小铺林立;在靠近君平街的街口边,一溜儿地放了些高低大小不一的椅子。经过时还听到几位大叔在热烈地讨论泡泡菜的秘诀——斯人皆成故事,但陕西街仍旧活在自己的闹热里。
地点:青羊宫
游玩:花会
除了交游、喝茶、下馆子,朱光潜也喜欢游览成都的名胜,比如青羊宫、杜甫草堂、武侯祠等等成都从古至今都热门的目的地,他自然都去过。
在与卞之琳、李劼人等好友们的交往之外,朱光潜也把许多的时间留给了家人,这其中他尤其赞美的玩法是在青羊宫举办的成都花会——“你纵是老年人,也会觉得年轻十岁了。”
朱光潜对成都的花事和花会记录有一名篇,即1938年5月发表于《工作》第4期上的《花会》:花会时节是成都人的惊蛰期……成都的天气是著名的阴沉,但在阳春三月,风光却特别明媚。春来得迟,一来了,气候就猛然由温暖而热燥,所以在其他地带分季开放的花卉在成都却连班出现。梅花茶花没有谢,接着就是桃杏,桃杏没有谢,接着就是木槿建兰芍药。在三月里你可以同时见到冬春夏三季的花。自然,最普遍的花要算菜花。成都大平原纵横有五六百里路之广。三月间登高一望,视线所能达到的地方尽是菜花麦苗,金黄一片,杂以油绿,委实是一种大观。在太阳之下,花光草色如怒火放焰,闪闪浮动,固然显出山河浩荡生气蓬勃的景象,有时春阴四布,小风薄云,苗青鹊静,亦别有一番清幽情致。
朱光潜发现,在花会上,大人有大人的玩法,小孩也有小孩的玩法;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穿旗袍的摩登小姐、乡下佬、达官富商、脚踏高跟皮鞋襟口挂着自来水笔的摩登小姐,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趣味。
在1938年的花会上,从成都其他地方来的摊、店都在这里练摊,现在成都逐渐兴起的周末市集渐渐地也有了这个意思:“古董摊和书画摊是成都搬来的会府和西玉龙街,铜铁摊是成都搬来的东御街,著名的吴抄手在此有临时分店,临时茶馆菜馆面馆更简直都还是成都城里的那种气派。”
朱光潜自己关注的,则是小孩子的玩法和古董字画:假如你像我的话,有一个好玩的小孩子,你可注意的东西就更多,风车,泥人,木马,小花篮,以及许多形形色色的小玩具都可以使你自慰不虚此行。此外,成都人古董书画之癖在花会里也可以略窥一二。老君堂的里外前后的墙壁都挂满着字画,台阶上都摆满着碑帖。
不过现在的青羊宫仍实行现场现金购票,如果被网络支付惯坏了的朋友不幸没带现金的话,去青羊宫隔壁的文化公园喝喝茶、逛逛景,也可以假装不虚此行。(慕树)
新闻推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片富有烟火气的田园静谧是身处都市人的向往。生活在此处,是柴米油盐,是朝...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