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织成“网” 看病不再难

安徽日报 2019-07-11 06:44 大字

6月27日,记者来到桐城市中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通过中心的大屏幕,该院的医生可以随时和北京、上海的医疗专家实现远程交流。

去年3月,年近五旬的桐城市吕亭镇贫困户朱永金的肠坏死病症就是经由这里得到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会诊。

“病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腹痛不止并伴有呕吐,确诊为肠坏死后,发现其情况复杂,手术难度非常高。以防万一,我们第一时间通过公益基金项目联系上北京的医院,为患者准备更细致的诊疗方案。”桐城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吴学明介绍,在北京协和医院专家的指导下,该院普外科医生在为朱永金做了紧急抢救措施后,立即将其转诊至上级医院,由于处理及时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该名病患也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恢复了健康。

和朱永金一样,去年在桐城市中医院有20多名疑难杂症病患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得到了上级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目前,桐城市医院和桐城市中医院已与省内外多家大型医院建立医联体等交流合作机制,依托互联网,两家医院不仅能在约定时间内与合作的上级医院以远程视频方式为本地疑难病患进行病例讨论、病情分析,提出合适诊疗方案,上级医院在转诊时还为这些病患提供了“绿色通道”等各种就医便利。

“与上级大型三甲医院的‘牵手’,不仅为我们本地的患者免去了很多‘跑腿’的不便,也促进了本地医疗水平的提升。”桐城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陶善庆介绍,不仅仅是向上争取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市(县)一级,为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该市目前还借力“互联网+医疗”,打通看病“最后一公里”,实现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到村。

近日,桐城市新渡镇永久村卫生室医生丰志碰到了一起村民被虫咬伤的病例,判断不明的他第一时间将患者患处照片与症状发送至桐城市医院牵头建立的医共体微信工作群,该院儿科医生许玲立即在微信上给出诊断,病人是被蜱虫咬伤并给出相关诊疗建议。

事实上,近年来以桐城市医院、桐城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共体,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会诊和预约转诊,已全面建立起“1+1+1”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即1名市(县)级医院医生+一名镇级责任医生+一名村级(社区、街道)签约医生服务一名签约群众。目前该市已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28个,“互联网+”的医共体的合作模式已覆盖到全市所有镇村两级。“下一步,我们还将利用已有的覆盖到村的卫生信息系统,推进全市范围内所有医院信息的互联互通,为群众织就更便利的就医网络。”陶善庆说。

新闻推荐

“把非遗龙灯传下去”

一根根竹篾无需工具辅助,只需用刷上浆糊的皮纸固定,在一双巧手上搭建出一个结构精巧的六面体,一颗龙灯中使用的“龙珠”便雏...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