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黄复彩,作家,佛教文化学者,九华山佛学院教授。

安徽商报 2019-07-07 01:00 大字

在桐城的讲座结束。世磊来看我,顺便送我四只茶碗。茶碗汝瓷,豆绿色,仿古造型,捧在手心里,朴拙又温润,大小正好合适。万物于我,合适即好——这是我对好与不好的最简单的标准。茶碗外壁烧着三个蓝色的行草:吃茶去,赵朴初先生的书体,选自朴老的一首诗:“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朴老此中“吃茶去”,源自唐代赵州和尚的一则公案:但凡有来寺问道者,不问先来的,还是后到者,赵州皆以“吃茶去”开示禅意。

禅发自古印度,而延至中国,则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的精华,成为一种特别的智慧和人生解脱的方法。一千余年来,禅以其对现实的超越和高拔,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而至当今时代,禅一度失去它的高拔与本真,成了时尚用语。书法家们最爱写的一幅字便是“禅茶一味”,画家泼墨一座寺庙,点几个和尚,便以禅画自居,某人说一句深不可测的话,便被认为是禅语。更有人援引历史上高僧大德的“担水劈柴均是禅”,于是说,禅无须修,只是担水劈柴事,只在吃饭穿衣间。

禅是禅师们的个体生命与宇宙万象,自然大地,生命本源相契合的产物。而每个生命个体对外界的领悟又各有不同,因此说,禅不可复制,禅也永远没有经验,也没有导师,唯此,禅师们才说,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唐代的赵州和尚是生活禅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无论“吃茶去”,还是“洗钵去”,乃至担水劈柴,均是对禅的真实体悟,也唯有在“吃茶去”、“洗钵去”的生活实践中,才能体会到真意,收获智慧。正如禅者所言:“道在觉悟,而非语言”,所以才有朴老的“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又或曰,茶真的好吃吗?

唐时,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您也还用功吗?”禅师回答:“用功。”问:“如何用功?”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问:“一切人都是这样,跟大师您用功有不同吗?”禅师回答:“不同。”问:“不同在哪?”禅师答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即在今天,吃饭也好,睡觉也罢,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事吗?而那些抑郁症患者,那些计较别人的人,哪一个又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大珠慧海的话,道出了吃饭与吃饭的不同,睡觉与睡觉的不同,也道出了赵州和尚“吃茶去”非“吃茶去”。由此可见,禅师们所说“吃茶”也好,“洗钵”也罢,乃至“担水劈柴”,原是祖师们的境界,圣人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悟得。

如此说来,赵州和尚的那杯茶,又岂是轻易吃得?

新闻推荐

金神村:村企合作建项目强村富民展新姿

本报讯近日,金神村“项目+合作”再传佳音。该村确定的村企合作项目已列为中央资金扶持项目,拟投入资金近60万购置设备,入股...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