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防汛:“千里眼”与“顺风耳”

安庆日报 2019-07-02 10:55 大字

核心提示: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开展以来,防汛会商调度系统、防汛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平台、防汛短信推送平台等先后在桐投入使用,这批“高科技”平台,让桐城进入了“智慧防汛”时代。

“千里眼”实时监控

6月25日一大早,桐城市大关镇百岭村的五岭水库管理站里,电话铃声急促响起。

“水情监视平台显示,五岭水库水位已经达到汛限水位。”随时待命的管理人员迅速接起电话,只听见电话那头说道。

“我们已经注意到平台数据,水库正在泄洪。”五岭水库管理人员回应道。

电话那头,是桐城市防汛办信息中心主任高学亚。

“今年,安庆市结合省、市水雨情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对现有各种防汛数据的整合,建立了集工情、水情、气象等信息为一体的防汛综合信息查询系统。”高学亚介绍说,通过该系统,有关部门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收集所辖区域的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等信息,还能够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移动查询。

目前,桐城市已建成水位站17个、雨量站59个、预警广播54个。

桐城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通过24小时监控和记录,及时掌握各地水情雨情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指挥中心就能及时会商调度,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应措施。比如,预警到某地山区有洪涝灾害隐患时,就可以利用预警广播等技术手段,以及人盯人网格化管理,及时通知当地群众转移。

“顺风耳”及时传递

桐城市唐湾镇蔡畈村,就是一个山区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在桐城市智慧防汛的建设过程中,地处深山蔡畈村也有了预警广播。

蔡畈村的群众,对预警广播十分爱惜。哪天要是听不到声响,就会有群众到镇里的水利站反映,甚至会打电话到桐城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去。

预警广播会每天都响?是的,这也是桐城市一项创新之举。

预警广播长时间没有使用的话,很难保障不出故障,不遭到破坏。广播设置了,要是不能及时播报信息,通知群众转移,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不负责任。

为了预防这一问题的发生,桐城市水利部门不仅在当地聘请人员对广播进行看护管理,还积极同气象部门对接,利用预警广播每日早晚各一次播报天气预报。此举既服务了群众生产生活,也保证了广播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上了年纪的老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很有限。他们很喜欢广播播放天气预报。”蔡畈村村民段洁根告诉记者,这也是为什么,蔡畈村的群众会如此爱惜这个广播。

在桐城,“智慧防汛”的“千里耳”不只是预警广播。为及时进行防汛会商调度,今年,该市还投入180多万元,新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平台,建立了防汛短信推送平台,通过平台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防汛工作动态。

“安庆市建成的防汛指挥系统,不仅能与省、安庆市连接,而且实现了与各镇(街道)实时召开视频会商、专家桌面会议、及时调取雨水情、实时监控等重要信息的融合。”桐城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梁轶飞介绍说,各类信息汇集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相关部门专家会商为指挥调度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提升了指挥调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实现了防汛智慧化、信息化。本报记者 何飞 本报通讯员 李江舟

新闻推荐

水泥罐车毫无顾忌闯红灯被记6分罚款200元

本报讯(许菊红记者张培农)日前,在G206新老国道交口处,一辆水泥罐车无视路口的临时信号灯,公然闯红灯通过路口,被紧随其后出警归...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