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稳步推进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 减肥增效显“小花”香更醇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6-21 11:50 大字

■黄俊冯耘

化肥使用量保持负增长,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土肥检测体系建设,严把有机肥质量关……桐城市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全市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真抓实干,有作为有担当,为持续推动质量兴农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市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肥推广应用新格局,全力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落地生根。 ”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俞春正表示,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实现了有机肥增量、化肥减施、品质提升、土壤培肥“四位一体”目标,促进了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创建、主体培育与绿色产品供应水平同步提升。【亮点一】突出创新驱动

桐城市现有茶园面积8.2万亩,涉及7个镇(街道),拥有专业合作社62家、家庭农场122家、加工和销售企业230余家,茶叶常年总产量0.11万吨、产值约4.8亿元,是该市山区的主导产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为实施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我市突出创新驱动,探索项目管理、运营、监督等机制,确保项目有序高效实施,促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持续发展。 ”俞春正说。

创新管理机制。市农业农村局设工作实施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项目实施单位市种植业管理局设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建立工作小组协商讨论、座谈会征求意见、专家组论证指导管理机制,一切按程序办,不拍脑袋,确保各项任务切实可行。

创新监督机制。选定分区责任人蹲点包干抓指导,实施主体留迹存痕出证据、镇政府和镇农业站(第三方)核查评估给证明,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财政局联合督查验收,确保各项措施到位、资金使用公正透明,落实合同制、招标采购制、公示制、审计制等“四制”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发放安全。

创新运营机制。加强茶叶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建设,补齐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短板,让茶叶施肥有了方向,化肥减量持续发力;有机肥企业开展 “两对接”,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加速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让茶叶品质得到提升、产量得到提高、茶农得到实惠。【亮点二】选准实施主体

6月初,桐城茶季已经结束。茶园正处在修剪和施肥的关键期。

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适时在龙眠生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举办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技术现场观摩会。各有关镇(街道)农业站站长、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茶叶专业培训班学员等,共计130多人参加了观摩会。

观摩会向大家展示了茶园施肥的新技术和新机具,农机操作手对微型旋耕机、背负式施肥器、水肥一体化、无人机,现场逐一进行了操作与演练。

这片基地位于龙眠街道凤形村一处海拔近400米的山坡上,梯田模式,总面积190亩。 “公司茶园是新开的,到今年才四年时间。我赶上了好机遇,市里实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把公司选为实施主体,给予了大力支持。 ”龙眠生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祥英介绍说:“茶园全部施有机肥,并套种绿肥。而购买商品有机肥,自己只掏三分之一的钱,三分之二由政府补贴;市土肥站今年还将支持我们开展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 ”

“多施有机肥,并套种绿肥,不仅有效培肥了地力,而且让茶叶产量、品质得到‘双提升’。 ”徐祥英欣喜地说,作为幼龄茶园,今年能生产干茶2000多斤,这个产量是比较高的;茶叶均价每斤在300元左右,而且很好卖。

桐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刘志宏介绍,三年来,全市共遴选实施主体60余家,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义务,实施面积总计达3.2万亩,増施有机肥4100吨,减施化肥530吨,形成了“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机械深施”“茶+绿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重点建设了桐城市龙眠生态种植公司、双创白茶等两个示范基地,支持了4家有机肥企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市茶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品质和品牌“双提升”、绿色生产和化肥减量“双增效”。【亮点三】创建示范基地

选好实施主体的同时,创建示范基地。桐城市结合基地特点,制定基地建设方案,打造一批 “有硬件可展示、有技术可推广、有标准可复制”的有机肥替代模式示范基地。

一是黄燕试验示范基地。 2018年围绕有机肥替代量、有机肥品种、茶叶配方肥等开展6个以上对比试验示范,总结编制“茶+绿肥”“有机肥+机械深施”技术模式规范。二是龙眠生态公司示范基地。展示“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茶+鸡”“绿肥+”等技术模式,重点突出种养循环、茶旅结合。三是双创白茶示范基地。突出“有机肥+机械深施”、稻草覆盖、“水肥一体化+除草布”等技术展示。四是杨头村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重点实施“两替、两改”,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改造老茶园、改善产地环境,探索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五是水稻化肥减量示范基地。推进大关100亩基地水稻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示范,集成完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新模式;利用吕亭2000亩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基地进行大面积展示,进一步验证减量效果,加大观摩培训力度。

市农业农村局还根据全市茶叶生产状况和产业特点,在龙眠街道、黄甲镇杨头村、黄甲镇水岭村黄草尖组等地,分三个不同类型采取整体推进方式,建立三个示范区,面积1.6万亩。安排6人作为示范区责任人,驻点包片建立专人对口服务机制,对实施主体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开展了100户茶叶施肥情况、农户肥料施用情况调查和投入品情况调查,形成《桐城市茶叶施肥情况现状调查分析报告》。落实建设茶叶耕地质量固定监测点3个、土壤墒情监测点3个。【亮点四】农机融合农艺

6月2日,范岗镇晓棚村。种粮大户王红霞的一处连片稻田里,几台高速插秧机穿梭其间,播下嫩绿的秧苗,同时洒下颗粒肥料。

“你瞧!颗粒肥料距离秧苗只有3—4公分,施肥深度为5—6公分。 ”王红霞介绍说,插秧机上安装了侧深施肥机,可实现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这个侧深施肥机每台要2万多元,它通过微电脑控制,定量、定点、定时施肥,具有高效利用肥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增加作物产量等优点。

当天,市种植业管理局在这里召开“水稻秧肥同步一次性施肥技术”现场会,全市各乡镇(街道)农业站长和部分种粮大户,观摩了这项新技术的应用。

“精准施肥,需要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现场会上,刘志宏强调,农技推广部门要引导农民用上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服务,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用肥。

去年以来,市种植业管理局突出施肥高效精准、减量替代和循环利用,选择播种面积大的重点作物,推广应用有效技术模式,制定了《“桐城小花”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案和标准规范,印发技术资料1200余份,举办专家讲座、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5场次。【亮点五】推进资源利用

“市里实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对有机肥生产企业的发展也是个重大利好。 ”安徽友源有机肥有限公司负责人钱佳佳高兴地说,公司2015年建成投产的,2017年以前年销售商品有机肥3000多吨,2018年以来,年销售商品有机肥达到4000多吨;用户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是瓜果蔬菜种植户,茶叶种植户很少,现在茶叶种植户占到了30%。

桐城市不断完善有机肥应用体系,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茶叶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绿肥种植、秸秆覆盖等新肥料新技术,构建适宜于桐城实际的有机肥替代技术体系。对茶园应用的商品有机肥实行补贴,每吨250元,补贴总规模为2000吨。

桐城也是畜牧生产大市,有机肥资源充足。在市畜牧局联合市环保部门对全市养殖户实行“一场一策”的基础上,扶持本土2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和2家养殖大户定向处理20家养殖户畜禽粪便,制定详细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方案,积极谋划沼液出路;支持2户茶农就地就近利用畜禽粪便;基地创新水肥一体化建设,破解沼液施用难题。

市农业农村局还鼓励畜牧养殖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挖掘畜禽粪污处理潜能,加快有机肥、沼渣沼液肥施用装备研发推广力度,积极与种植大户对接,发挥种植业“消纳池”作用;支持实施主体种植绿肥,开展秸秆覆盖,帮助申报政府补贴,探索“沼液进田、秸秆上山”生态循环模式。截至目前,示范区増施有机肥1100吨,规模养殖户与茶叶种植大户对接100亩,种植绿肥1000亩。【亮点六】实现“四个促进”

桐城市黄甲镇杨头村位于大别山余脉的龙眠山系,平均海拔8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日夜温差大,气候、土壤特别适宜优质茶叶生长。该村有山场1万多亩,其中茶园4500亩,是安徽名茶“桐城小花”的核心产区。

谈起茶产业,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忠平说:“合作社拥有优质茶叶基地2000多亩,在市土肥站大力支持下,茶园大幅度增施了有机肥,茶叶质量明显变好,发芽壮、色泽好、香气浓,采摘期也延长了一周。今年平均亩产干茶24斤,均价每斤在320元附近。今年春季,合作社共计生产干茶8000多斤,已售出7000多斤。 ”

“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的实施,显现了多重效应,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促进了有机肥资源利用、促进了产品品质提升、促进了土壤质量提升。结果是,茶农得到实惠,环境得到改善。 ”俞春正说。示范区茶叶化肥施用量从2016年的17.32公斤/亩 (折纯)下降到2018年的13.6公斤/亩 (折纯),减幅21.48%;示范区茶叶有机肥施用量从2016年的87.5公斤/亩 (实物量)提高到2018年的106.25公斤/亩,增幅21.43%。

“我市已连续三年农田化肥使用量实现了负增长。 ”俞春正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庆)经济带总体布局,以茶叶、水稻、油菜等为重点作物,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更大范围实施;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强茶园肥料运输、施用设备研发,更好地茶农服务。

安庆市种植业局土壤肥料站负责人黄海表示,桐城市实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将对全市茶产业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闻推荐

老人打零工五年还清儿子生前债 桐城市余国云不顾年迈,偿还儿子治病欠下的几十万元债务,已被评为“安庆好人”

俗话说,父债子还。可桐城市大关镇台庄村的余善安因病去世后留下的几十万元债务,却是六十多岁的老父亲余国云坚持外出打零工...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