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种茶叶 增收路更宽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6-11 10:18 大字

■ 本报记者冯长福通讯员黄涛

桐城市黄甲镇杨头村位于大别山余脉的龙眠山系,海拔1057米的大徽尖坐落于此。这里重峦叠嶂,深壑相连,曾是典型的贫困山区村。

6月3日,记者从桐城市区出发,沿盘山公路驱车1个多小时,抵达杨头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忠平时,他刚从安庆送货回来。 “自己开车,送茶叶给安庆市客户,来回要4个小时。虽然现在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出一趟深山,也不那么容易。 ”

“今年茶叶产量咋样?行情可好? ”记者问。

“平均亩产干茶24斤,均价在每斤300元附近,比往年略高一点。今年春季,我们合作社共计生产干茶8000多斤,已售出7000多斤。 ”谈起茶产业,王忠平来了兴致:杨头村平均海拔8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日夜温差大,气候、土壤特别适宜优质茶叶生长;村里现有四家茶叶加工厂。

随后他带记者参观了合作社的茶叶加工厂。宽畅整洁的标准化钢构厂房里,有序排列着成套国内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 “从摊放、杀青、理条,到初烘、摊凉、复烘、剔拣,要经过这一系列工序,茶叶才可做成。今年茶季刚结束,接下来要保养这些设备。 ”王忠平对记者说,为革新制茶工艺,他先后筹资近百万元新建了这个加工厂。

茶叶是杨头村的主导产业,有山场1万多亩,其中茶园4500亩,是“桐城小花”有机茶的核心产区。以前,该村由于山高岭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再加上种植分散、制作技艺陈旧,茶叶品质难以控制,导致茶农增收难。全村191户650余人,2014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1户434人。

2007年10月,王忠平牵头成立了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服务,统一选购茶苗、有机肥料,统一引进茶叶新品种;制定《有机茶基地种植技术规范》,引导茶农科学种植,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严禁化肥农药,全部人工除草,从源头提升茶叶品质;每年邀请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为茶农开展技术培训,不断强化茶农的标准化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和市场意识。

合作社实行“订单式”生产模式,每年茶季,王忠平都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5至30元的价格,统一收购社员茶园的鲜叶,保证每一匹鲜叶“身份”正宗。在品牌创建、市场开拓上,王忠平为合作社生产的茶叶注册了 “小花红”商标,并多次带领合作社制茶高手外出参赛,先后荣获“中茶杯”和“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他还引导合作社成员通过微信、微店等方式销售茶叶,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做强茶产业,抱团奔富路。村民杨传利因儿子患有先天性疾病,治病开支大,曾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是2007年加入合作社的,跟着合作社能种出好茶,且销路不愁。 ”杨传利说,家里茶园由原先的五六亩,扩大到现在的13亩,他本人也成为合作社加工厂的制茶技工,今年茶季纯收入有3万多元。

“合作社刚成立时,社员只有15户,现在社员已增至112户,拥有优质茶叶基地2000多亩。去年合作社销售收入达到350万元。 ”杨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甘震告诉记者,2017年底杨头村就顺利脱贫 “摘帽”了,2018年被授予 “安徽省产业扶贫十大示范村”称号。

新闻推荐

春雪 ■洪放,桐城人,现居合肥。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散文集多部。

春雪与黄昏有缘。往往是黄昏之时,南方大地上渐渐陷入沉静。此时,远山正往近处挪动,漠漠水田里,那些而寒的水鸟翻开完最后一棵...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