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潘玉良的画

新安晚报 2019-05-23 17:48 大字

□安庆石楠

我写《画魂·潘玉良传》之前,没有见过她的画,就是印刷品也没见过。是在采访潘赞化儿媳彭德秀女士时,才第一次见到了潘玉良的一幅油画《自画像》和印成名信片的三尊雕塑头像照片,其中的一尊就是美髯飘逸的《张大千头像》。我看到的《张大千头像》虽然只是照片,却让我心灵受到了审美的强烈震撼,那是青铜铸就的诗啊!那有如瀑布磅礴而下的潇洒长髯犹似凝固的乐章,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尊雕像。若非深厚的素描功力,是决不可做出这样美到极致的作品。

由于《画魂·潘玉良传》的影响,福建三明市有位从事旧物回收的先生,给我寄来了从1929年第十五卷第七号《妇女杂志》上撕下来的“女青年艺术家”专栏中的几页。上面刊有潘玉良在全国首届美展上展出的多件作品中的两件:《顾影》和《灯下卧男》。上面还刊有对她艺术成就高度评价的短文。同时发表了潘玉良的《我习粉笔画的经过谈》,这是目前仅见的潘玉良公开发表的唯一文字。这是我第二次读到她的印刷作品。这两幅作品都是她用彩色粉笔创作的人体,一男一女。人物的神态自然,让人能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两件作品都是她在罗马国立美术学院求学时的作品。从中体现出她深厚的素描基本功力。

1983年,在上海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我读到了1934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潘玉良油画集》,里面刊了她45幅作品,黑白印刷。每幅作品,都有透明纸印制的作品说明,这对我了解她的绘画艺术很有帮助。比如,封面《自画像》说明曰:“1928年绘于上海。其时在座多人,为潘玉良画像,引起了她的兴会,即提笔调色自绘之,一小时即完成,观者无不赞她手腕异常灵动敏捷,用色丰富,以黄色为主,混合其它色彩盛多,首次出品于南京市教育局绘画展览会。”

刊在首页的是《我之家庭》。这幅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女人的深爱和一件艺术品兴亡的悲怆故事。潘玉良嫁给潘赞化后没有生育,她希望潘赞化不要因为有她而冷落原配方氏。1919年她瞒着潘赞化而又以潘之名义,多次写信给方氏,接她到上海与他们共同生活。方氏到了上海,玉良又逼着潘赞化与方氏同居,并说,如果得子也算是她的儿子。次年,方氏果然生了潘牟。(潘赞化在记载潘玉良大事的诗中有一首《迎妇生子》的诗说:“几回青鸟使申江,避席亭间扫玉床。大礼躬行迎旧妇,天津牵遣小牛郎。”1928年,玉良学成回国后,就把潘牟带在身边,共同生活达九年。她爱她的这个家庭。1931年深秋,潘玉良自绘了这幅家庭肖像。1937年,她第二次出国时,将这幅她的得意之作和很多作品留给了潘赞化。这些作品在抗战前都运回了桐城潘家,藏于潘家阁楼上,土改时,遭遇火灾,大部分作品被毁。但《我之家庭》却幸免于难。但未逃过文革这一难,因为害怕潘玉良这个海外关系的祸及,在万般无奈下,自毁之。悲也!

我真正看到潘玉良的绘画原作,是她遗物运回祖国之后。

《画魂·潘玉良传》在1982年4期《清明》杂志发表后,潘玉良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读者纷纷给国家文化部门写信,要求运回她的遗作。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派访法画家候一民、汤小铭清理潘玉良的遗作。1984年4月16日,运回祖国。我是在省博物馆特辟的潘玉良绘画陈列厅,首次观赏到她的绘画原作。

玉良的绘画有她独有的特色,她的油画,色彩浓艳,用笔大胆,有着丰富的色感和一挥而就的抒情气息。她的人物画气势磅礴,肌肉丰满,富有弹性,特别是女人体,仿佛能看到皮肤下的血脉,就是变形的女体也很美。她的一些自画像,情绪婉丽,转侧见情。中国的风情,民间舞姿,一一被她写入油画小幅,《扇舞》、《放风筝》、《捉迷藏》都非常有情趣,诗意流溢。就是那些大幅的裸体人物,更是大胆淋漓地勾描。她的静物小品,给人生机圆美的感觉,有如塞尚,呈现着一花一世界的境界。如《牡丹》、《瓶花与梨》、《黄菊花》、《芍药与面具》、《白郁金香》、《月季与扑克》等等。那些古色古香的花瓶,梦一般的郁金香,青花瓷瓶中的一丛向日葵,黄菊花或丁香,无不如一首首小诗。它们的美,顷刻可以渗透你的灵魂,只用看一眼,你的心就会立刻感到宁静和美。她自称的“玉良铁线”的线描画,那些线,确有“紧劲联绵,循环超忽”之致,她用她的“铁线”勾勒的“女人体”,她所作的潘赞化的白描肖像等等,一笔运旋,气脉不断,简净而凝重。她虽然吸收了西画传统和印象派以来多种绘画技艺,但整个风调还是中国的。从总体来看,她是有意识地在将中国画的线,织入西画纷繁的彩色之中,而比较之下,她的中国画则常以西画之风调融入传统写生之中,以国画写人体,画静物,使用油画背景来烘染,以印象派的点彩诸多技法,施于中国画,是她大胆的新创。

潘玉良终其一生探求“中西艺术于一冶”,代表着绘画发展的一种潮流,赋予了她的绘画以明快的时代色彩。她留学八年,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和传统功力,但她绝不泥于传统。她主张“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也。”她在艺术的具象和抽象之间驰骋才思,她虽然采用了一些抽象画的方法,却未走向单纯的抽象。她的作品绚烂而宁静,奔放而深沉,韵律铿锵而动情。已抵达了自如之境。她的艺术,足以与她同时代的杰出画家相媲美。她的作品,对当代探求创新的中青年画家颇具启示。

新闻推荐

面包车核载7人竟载12个娃 驾驶人被罚款200元记6分

本报讯(袁丙乔江洪宏张培农)5月17日傍晚,桐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在路面巡查时,发现一面包车有超员嫌疑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