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富农家 本报记者 查灿华 本报通讯员 潘月琴

安庆日报 2019-03-25 10:18 大字

地租上涨,肥料上涨,人工上涨,而稻价却在下跌……当种稻不再能挣到钱时,转型升级成了种粮大户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如何让传统水田产出更大效益?桐城市正在积极探索实践“稻田+”综合种植养殖新技术模式,稻田实施“一田两用”,除了生产稻米,还能让农田里“长”出鱼虾蟹鳖等,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早春3月,全市即掀起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热,到处显现基地建设施工忙的景象,一度出现一机(挖机)难求现象。桐城计划通过三年融合发展,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万亩,跻身省十强县市。

初尝“稻田+”农户增收喜滋滋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正是春耕好时候。3月19日,记者来到桐城市双港镇鸭子村,走上东方埂,远远就看到田里有四台挖机在忙碌着。

“今年我们计划在东方圩打造一片200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双港镇副镇长吕炜指着一片片圩田告诉记者,水面还飘着藕的是“藕虾共作”基地;旁边溢满春水的是“稻蟹共作”基地,正月就放进了蟹苗;水沟里长满水草的是“稻虾共作”基地;挖机正在开挖的,都是今年新增的综合种养基地。

走近东方埂上搭的临时工房,记者碰到了正在给小龙虾喂料的江林义,他是桐城发展“稻虾共作”的“先行者”,现在已是桐城市稻渔综合种养协会的会长。

江林义是孔城镇人,在老家有400多亩地,以种田、养鱼为生。近几年,看着米价一路在跌,他再也坐不住了,开始琢磨起转型升级。2016年春天,桐城市水产局组织种粮大户、经济能人先后赴全椒、巢湖等地考察学习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江林义跟着去了几次,他发现小龙虾的行情很好,便决定在家尝试“稻虾共作”。

“稻虾共作”,即在水稻田四周起沟,合理套养一定数量的小龙虾,发挥小龙虾除草和排泄物增肥等功效,实行水稻小龙虾共生,实现“田面种稻,水体饲养小龙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效果。

“从2016年到现在,小龙虾的价格一路在涨,利润空间比只种水稻大得多。”江林义给记者算了笔账,去年在双港镇新增的400多亩“稻虾”基地,单是卖龙虾,每亩纯收入就达到了1000多元。今年田里已经有了种虾,无需再投放虾苗,预计龙虾每亩纯收入能达2000多元。

“‘稻虾’田里,我们亩均稻谷产量保持在1000斤,从长远看,‘虾稻米’的潜力更大。”江林义介绍,在国家的地质检测中,双港片是富锌区,土壤里锌含量高。去年一家机构检测,这儿种的稻米含锌量达18%。而稻虾共生,稻田基本不施农药、化肥,稻米的品质高,“富锌虾稻米”的价格每斤能卖8~10元,是普通米的5倍。目前,协会正在打造“富锌虾稻米”的品牌,3年后,“虾稻米”的价值便能显现出来。

在双港镇民畈村,好琢磨、肯吃苦的许斌也尝到了发展“稻田+”带来的甜头。许斌2001年开始种田,粮食行情好时,他承包了800多亩田来种植水稻、油菜和小麦。2016年,他发现种田不能挣到钱了,田地租金在涨,肥料和人工在涨,而稻米的价格却在下跌,他开始摸索着转型。

参加培训会时,许斌认识了一位养鳖大户,便去学习取经。去年,他用20亩水田,尝试“稻鳖共作”,到腊月起鳖时,周边村民闻讯而来,一抢而空,单是鳖就卖了5万多元,而米也卖到了10元/斤,1亩田纯收入较从前翻了7倍。今年,他一早就请了挖机来整田,拟将现有的500亩田全部用来发展“稻鱼”、“稻虾”、“稻鳖”综合种养。现在,他每天骑着小摩托穿梭在田间,身板虽小,田里的活儿却是一肩挑,干劲儿十足。他的田没有一分是荒着的,记者注意到,就连“稻鳖”田的田埂上,都种满了油菜。

促农业升级“稻田+”全面铺展

燕儿飞舞,蝶儿匆忙,蛙声阵阵,在一派大好春光里,记者在双港镇转了一圈发现,农田里处处是基地建设施工忙的景象。

在仇畈圩有1100亩地,种了16年粮的杨爱武,虽心中忐忑,但还是请了挖机回来施工,“也是在搞‘稻虾共作’,发展多少还没确定。”杨爱武说,最近3年,他种粮都没挣到钱,“2016年收支持平,2017年亏本,2018年持平。”

“为帮种粮大户解放思想,去年带他们出去考察多次,毕竟在本地,‘稻田+’还是一种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双港镇副镇长吕炜说,镇上特地请了技术顾问,全程为种粮大户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服务。在走了十来个地方后,杨爱武心动了,决心转型升级,虽然1亩要投入3000元以上,但他还是行动了,只是,初次尝试,心中还有几分忐忑。

在外闯荡多年的张先春则想抓住时机大干一场。去年,张先春接手父亲在高赛圩的农场,准备将其逐步打造成田园综合体。今年,看到全镇都在发展“稻虾共作”,在外出考察学习中,他萌生了打造一条完整的龙虾产业链的想法。他与湖北一家成熟的龙虾公司合作,拟在双港成立公司,为种养殖大户提供虾苗、虾饲料、虾药及养殖技术,还有成品虾回收、深加工乃至出口等业务。

在高赛圩,记者看到,20亩的水塘已完成升级改造,即将栽种莲苗,发展“莲虾共养”。“专业人士来看了说,我这儿发展‘莲虾’,每亩收益能达到3万元呢。”张先春说,打造示范基地,是他要走的第一步。除了高赛圩的200亩“莲虾共养”基地,还有1000亩“稻虾”示范点,分散在各个村,以营造发展氛围,让农户来跟风。在龙虾大量上市时,他还计划打造“龙虾节”,让双港的龙虾受到更多人关注。

这样热火朝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场面,在桐城市孔城、金神、青草等镇同样能看到。桐城市水产局副局长笪俊军介绍,桐城水田面积约67万亩,95%已相继流转至种粮大户种植经营,宜渔面积28万亩(粘土性土壤田块)左右。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进传统水稻种植模式,激活水田生产要素,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桐城市水产局2016年就开始分批组织种粮大户、经济能人外出考察学习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通过大户摸索带动,当年4户共计发展800余亩稻虾共养。此后,其它片区亦有小规模新增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发展了18000余亩稻渔综合种养。

今年,桐城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基地创建,拟通过三年融合发展,使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万亩。同时,聚焦品牌建设,集全市之力做响桐城富锌稻渔产品品牌,提高稻渔产品附加值;抱团做大做强稻渔产业,以协会为龙头,采取订单式发展,集成品虾批量外销、稻渔米包装销售,构筑综合种养风险屏障。

为引导稻渔产业良性发展,桐城市政府拟印发“关于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增工程做亮富锌产业品牌三年行动方案”,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对连片新发展综合种养户给予奖补扶持,初步方案为:新发展50亩—100亩给予每亩100元奖补,新发展100亩以上,给予每亩200元奖补。同时,市水产局对当年连片新发展500亩以上基地牵头申报省示范基地,审核认定后享受政府“1+3+8”政策扶持,每点享受10万元示范基地奖补。

新闻推荐

一年村集体收入增加15万元东郊村“破壳壮大”摘掉“空壳帽

本报讯2015年不到1万元,2017年不足2万元,2018年突破16万元。去年一年,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桐城市龙腾街道...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