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洗心处”的黎道炤

铜陵日报 2019-03-14 09:44 大字

□左中

在有着“中国文山”美誉的浮山诸多山崖岩壁上,密布着不同朝代、风格各异的摩崖石刻,其中一处石刻,占地面积颇大,上面端方四正地刻着楷书 “洗心处” 三个大字,落款是“南昌丽阳黎道炤书”。

黎道炤这个名字,最早是在马其昶定本的《左忠毅公年谱》中看到的,年谱中说:万历二十一年,十九岁的左光斗第一次到县城参加县试。县试是科举之路上的第一道门槛,由县令主持,当时的桐城县令黎道炤,已在对地方官的保举推荐中,获升给事中一职,但尚未正式赴京就任,所以这场考试仍由黎道炤来主持。黎道炤不仅主持了这场考试,他还将左光斗录取为第一名!应该说:黎道炤是左光斗科举之路上第一位伯乐。

黎道炤,字明中,江西南昌人,更准确地说:是南昌丽阳人,进士出身。黎道炤于万历十七年八月出任桐城县令,就在一年前的万历十六年七月,桐城为一场大饥疫所肆掠:昼夜不停的暴雨,终致积涝成灾,大雨淹没了大片农田和房舍,饥民饿馁,继而由饥荒所引发的瘟疫四处蔓延,以致尸横遍野、白骨塞道。上任伊始,黎道炤连官服都来不及穿,就身着粗布衣衫,与饥民们一样,粗茶淡饭,共克时艰。不仅如此,他还亲自熬制汤药,力图将那些命悬一线的患者,从黄泉路上一个个往回拽。祸不单行,万历十七年,桐城又遭逢大旱,黎道炤果断地以免除劳役和税收来应对,同时丝毫不敢懈怠地督促农民耕作,以期有所收获。

对于诉讼,黎道炤告诫桐城百姓:若无深仇大恨,最好不要打官司,即使到了非打官司不可的地步,也尽可能地相互协商解决,不要花那个冤枉钱去请律师。此外,他还立下尊师重教的乡规民约,这道乡规民约刚在集市上贴出时,还观者寥寥。可等到三年后,朗朗的读书声,已溢于四野。

明朝对地方官的考察,按制度规定,是实行朝觐考察的。朝觐考察的程序繁琐而漫长:像黎道炤这样的县令,实行的是按月考察,然后将考察结果上报到府;府经过综合评定后,再按年上报给布政使司;到第三年时,再由巡抚和按察使司进行综合考评,并出具评价意见,作为地方官员进京朝觐考察时的依据。吏部和都察院便根据这份报告,对其进行考察后,再交由皇帝最终评定等级。让我纳闷的是:桐城百姓为何要专门上书中央,要求对黎道炤免于朝觐考察,此意见居然最终获得了通过,桐城县令免于朝觐考察,是由黎道炤这开了先例的。黎道炤卸任桐城县令时,桐城百姓为他立碑,以表怀念之情。离开桐城的黎道炤,去京城当了给事中的京官。

《桐城续修县志卷第九·名宦志》中特地强调“其去也,桐民思之,立碑者三……”百姓多次专为他而立的去思碑,现在一块也找不到了,倒是他题写的 “洗心处”三个大字,以石刻的形式,留了下来。让我纠结的是:他是何时题写这三个字的。可反过来想:知道又怎样?现在来浮山旅游的,还有几个人关心或者知道眼前这“南昌丽阳黎道炤”是谁呢!人生本是逆旅,而历史则是更漫长无尽的旅程,既然每个人都是其中过客,那又何必纠结于他何时题写的呢!

新闻推荐

车载货物散落 损失谁来赔? 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应“买单”

本报讯(笪祖曼周国庆)大货车在行驶过程中货物散落,这种损失保险公司会赔偿吗?3月5日,桐城市人民法院就宣判了这样一起保险合同...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