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鳌的蜕变 谢思球

安庆晚报 2019-01-18 10:00 大字

麒麟镇位于枞阳县西北部,岱鳌山又位于麒麟镇的西北部,即西北之西北,地理位置之偏僻可想而知。岱鳌山有峰九座,最高峰海拔270米。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小山而已,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交界的蛮荒之处,原本并无多少神奇之处。然而,世世代代生活在岱鳌山周边的百姓们并不这么认为,出于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在他们眼里,这座山每块石头都不一般,都有神奇的故事。他们首先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岱鳌。岱,泰山的别称,先借一个字再说,至于是否险峻,那并不重要了;又因山峰颇像海中的巨鳌,又得一“鳌”字,且这“鳌”字又有独占鳌头之意,寓人才辈出。于是就将“岱鳌”二字做了山名。我们不能不佩服先人的智慧。为了增加传奇性,他们又附会出许多神话传说来,说岱鳌是龙的化身,龙首、龙脊、龙爪等肢体各部分都能找到实处,还有如鸿钧老祖、东海龙王、地藏菩萨、秦王神鞭断山等传说,说车载斗量一点也不过分。山中仅庙宇就有四五座,香火旺盛。有人甚至直接就称岱鳌山为神山。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是当不得真的。直到这里走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一切都变了。人们再也不用口授相传那些附会的传奇,岱鳌山因人而名,成了一座名山。

朱光潜故居朱家老屋位于岱鳌山西麓岱鳌村吴庄。老屋坍塌于“文革”期间,遗址上,杂木繁阴,竹林青青。静神凝听,仿佛有琅琅书声从时空深处传来。朱光潜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多为读书人,父亲朱延香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朱光潜六岁起读书,一直到十四岁,都由父亲亲授,打下了扎实的国文基础。在十四岁那年,朱光潜来到了离家十几里地的桐城名镇孔城,开始接触新式教育。就这样,由岱鳌到孔城,再由孔城到桐城,至武昌,到香港,再到欧洲……山野玩童朱光潜就这样一步步地离开了家乡,翱翔于更加广阔的天空。朱光潜为长子,下有两个弟弟朱光澄、朱光泽和五个妹妹。朱光澄亦于日本留学,后任黄埔军校少校教官。朱光泽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三个儿子都学有所成,身为私塾先生的朱延香是很有成就感的,他曾手书一副楹联,挂在朱家老屋的中堂,联曰:绿水青山任老夫逍遥岁月,欧风亚雨听诸儿扩展胸襟。确是一副好联,朱延香是受得起的,我能想象得出这个老塾师得意的样子。他的三个儿子接受的都是现代大学教育,其中两个留学欧亚,都是他一手教出来的,是他这根老藤上结出的瓜。老桐城是塾师之乡,朱家祖祖辈辈也不乏私塾先生,可是,能有朱延香这种成就的,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他的三个儿子,用麒麟方言读着之乎者也,却与外面的现代文明实现了无缝对接。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老塾师朱延香赶上了好时光。据朱光潜的学生反映,朱光潜一生不改浓重的家乡方言。方言是朱光潜的身份标识,虽然他成年后基本没有再回过家乡,但他每天都说着方言,他是带着乡愁行走,或者说,他每天都在以这种方式还乡。

朱光潜写家乡的文字不多,但细心寻找,依然会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他不经意间留下的怀乡足迹。他这样回忆童年趣事:“我从前在乡下时学过钓鱼,常蹲半天看不见浮标幌影子,偶然钓起来一个寸长的小鱼,虽明知其不满一咽,心里却非常愉快,我究竟是钓得了,没有落空。”(《后门大街》)

即使置身欧洲,他在莱茵河畔散步,目睹异域风情,依然会想起自己的家乡:“我小时在乡下住,早晨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晚上看到的也还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觉得它们真是单调无味,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几排青山不就是岱鳌山么。今天的岱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我多次去岱鳌山下的岱鳌村寻访朱家老屋遗址,有时是自己去,有时是陪同文友们考察。虽然跑了很多趟,但那羊肠般交错相通的村路依然让人头晕,常常会跑错道。2019年元月,我随一个采风团再次来岱鳌时,眼前的变化让人大吃一惊。看介绍,得知岱鳌村2017年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村口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墙上,写着“大师故里,福地岱鳌”几个大字。文化长廊里,有关于岱鳌山生态旅游和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介绍。通向各个村落的路口,也统一树起了标识牌,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在这里会跑错路了。一家一户种几亩薄田的传统种植模式在这里也早已发生了变化。几千年来,土地都一直是农民的命根子。当年,朱光潜的父亲朱延香用辛辛苦苦当塾师挣来的钱购置了几十亩地,不料福兮祸所伏,解放初被划为地主成分,吃尽了苦头。现在,一亩三分地不再那么重要了,土地养活不了许多人了,一部分村民出门打工,一部分变成了新型农民。岱鳌村有了苗木、白茶种植基地和黄牛、龙虾养殖基地等新型种养殖模式。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着脱变,过程是艰难的,虽然有点不习惯,但变化毕竟在发生着,而且越变越好。

岱鳌山静静地伫立着,它在目睹着山下发生的每一点变化。我希望倾垲的朱家老屋有一天能够重建起来。毕竟,传说只能聊增谈资,文化才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那个走遍欧亚、一生让乡音响在北大讲堂上的瘦小老人也是一座山,他是岱鳌山第十峰。

新闻推荐

“名牌”化妆品成本仅几毛钱 桐城破获跨省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案,涉案金额高达四千余万

本报讯市场价高达几百元的大牌眼影,在桐城市的一家纸盒厂内生产,成本价只有0.575元。日前,因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