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 映江淮

合肥晚报 2018-09-20 02:35 大字

○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主题扑克 ○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影像资料 ○上世纪80年代桐城的乡镇企业

搜罗1989—1990期间安徽的发展大事,“群星闪耀”可算是一种恰当的表达了。不论是这两年中发展活跃的乡镇企业,涌现了一大批省级、市级“明星企业”,还是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系列活动的举行,各路大腕明星纷纷亮相祝贺,无不是“群星闪耀”。

“明星现象”的乡镇企业

追溯乡镇企业的历史,最初被称为“社队企业”,即人民公社和大队、生产队兴办的企业,属集体所有制性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涌现了一大批户办或联户办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为适应新形势,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将“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自此“乡镇企业”风起云涌。

安徽省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则是在1987年。这年9月召开的全省乡镇企业会议上,明确指出“从根本上改变安徽经济不发达状况,必须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步伐,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安徽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全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到1989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和工业产值分别为260亿元和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和4%;实现税金6.9亿元,增长22%。而更有资料表明,1986年至1990年的五年间,仅合肥市郊区的乡镇企业就达到了7005家;乡镇企业总产值由2.32亿元增加到7.8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由886万元增加到0.41亿元;企业实现利润由0.14亿元增加到0.37亿元……应该说,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乡镇企业的飞跃发展。

1990年8月23日,省政府在桐城县召开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这虽然是一次普通的会议,但把这样一个大会放在一个小县召开,还是有其不寻常意义的。因为早在1983年,桐城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就已达6215万元,为当时的安徽省各县之首。而桐城县乡镇企业所以能较快地向前发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拥有一支8000多人的比较精明能干的推销员队伍。这成为一种独特的现象。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产品都是有计划地生产、有计划地销售,而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寻找订单、如何把产品推销出去,于是在桐城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销售员队伍。

这些销售员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市,四处寻找市场,签订购销合同,把产品直接推销到各大城市的专业商店、企业和单位;并通过贸易部门把乡镇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在困难重重的环境里,他们创造的“四千四万精神”成为一种经典。这些销售员走南闯北,还能及时掌握产品的市场行情,了解全国同行业产供销的经济信息,积极引进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和应变能力。

因此不能不说在这些人的努力下,乡镇企业才能由弱到强,蓬勃发展。而这些销售员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大部分成为改革开放后的早期“万元户”甚至十万元户、几十万元户。在桐城,还有一种独特现象,桐城县乡镇企业的厂长或经理中,有80%来自推销员队伍,典型调查29名农民企业家,有27名当过推销员。

而在乡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勇于开拓、奋发进取、成绩突出的“明星企业”,还是拿合肥市乡镇企业来举例吧,就有淝河钢窗总厂、红旗钢球厂、铸管厂、常青棉织厂、被单二厂、飞建磷肥厂等多家企业荣获1990年省级明星企业称号。而这些乡镇企业中,有部优产品10个、省优产品24个……真可谓“星光璀璨”。

群星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

除了乡镇企业“星光熠熠”,在这两年中,有件事还真引来了众多文艺“明星”的高度关注。那就是1990年底举办的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系列活动。

1790年,为庆贺乾隆帝80岁寿辰,盐商江鶴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徽戏戏班“三庆班”,在艺人高朗亭的率领下晋京演出,受到京城百姓的喜爱,大获成功。从此开启了徽班晋京的历程,并最终形成“四大徽班”雄霸京城戏坛的盛局,京城各大戏院皆以争演徽戏为荣。徽班之盛,一时无两。徽班晋京对当时北京戏曲活动的繁荣产生了极大影响,重要的是,徽班晋京,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徽剧与汉剧结合,并在吸收其他艺术营养基础上产生了京剧。徽剧在戏曲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和推动今后发展的独特价值。

1990年,为纪念这一文化盛事200周年,包括安徽省在内的许多省市及国家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其中就有在安徽召开的徽班晋京200周年纪念大会及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演出与研讨会等。

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演出与研讨会,历时20多天,不光是纪念“徽班晋京”这一历史事件,更主要的是借此推动了京剧的发展,并带动其他戏曲的发展。观摩演出中剧目丰富多彩,演员阵容强大,艺术流派纷呈。既有历史的纵向观赏,又有现实的横向检阅,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200年来京剧形成与发展的轨迹,老一辈艺术家如张君秋、袁世海、王金璐、关肃霜、张春华等上台献艺;剧目丰富是这次观摩演出的又一特色,参演的52台戏中,大、小剧目共139个,全面反映京剧剧目发展提高的历史过程与全貌。而百多出传统折子戏的演出,则是活着的戏曲珍贵文物。

应该说,“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系列活动的举办,是倡导文学艺术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具体体现。

延伸阅读

1989—1990大事记

▲1989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和县为对外国人开放县。

▲1989年1月23日,漯河至阜阳铁路接轨通车。这是安徽省第一条地方铁路。

▲1989年4月12日-13日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89年5月5日合肥海关正式开关,下辖芜湖、安庆海关,负责安徽全境进出关的监督管理以及征收关税的业务。

▲1989年8月19日,省政府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0年3月5日,中国第一条椭圆形汽车试验高速环道竣工典礼在定远县举行。

▲1990年3月,合肥至九江铁路正式立项,组织筹建。这条铁路主干线全长300公里。

▲1990年5月10日,安徽美菱集团公司成立,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经济实体。

▲1990年7月12日,省委提出加快沿江地区经济开发、开放战略方针: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

▲1990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合肥机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1990年8月13日,安徽省首次大规模利用外资造林项目签订。项目总投资1.75亿多元,其中世行信贷2212万美元,用于营造7万公顷速生丰产林基地。

▲1990年10月1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位旅行社老总到黄山、屯溪、合肥等地进行“青山秀水古风情之旅”考察活动。这是迄今安徽规模最大的旅游推销活动。

▲1990年10月17日合肥科技工业园(今合肥高新区前身)举行奠基仪式。

▲1990年11月,芜湖朱家桥码头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安徽结束了无万吨级码头的历史。

▲1990年12月6日,中日合资安徽省安东铸造有限公司成立,是当时安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1990年12月12日,黄山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目录。

▲1990年12月16日,全国第一条H型钢生产线在马钢建成投产。

新闻推荐

安庆市8个项目参加省农交会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28.5亿元

本报讯9月15日上午,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18·合肥)举行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副市长杨林出席。安庆...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