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感言

安庆日报 2018-09-07 09:21 大字

汪玉清(桐城市第二中学):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因为我每时每刻都在思索良策;班主任工作很充实,因为我随时随地都在体验惊喜,我在涵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教育心态,同时我也用个人的幸福力直接影响和感染着我的学生。

徐光明(桐城市金神镇天林小学):最美教师“美”在哪里?我想,应美在热爱教育,爱岗敬业耐心细致,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美在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忠于教育初心不改;美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育能力,勤奋钻研教学艺术。

鲁金明(怀宁县石牌镇万全小学):拄着双拐,追逐乡村教师梦,守着清贫,守着寂寞,守着挚爱的三尺讲台。虽一路艰辛,仍将一路飞奔,还会一路幸福。坚守乡村讲台的教育情怀历久弥新,献身乡村学校的教育理想矢志不渝。

汪和兵(怀宁中学):没有一种职业和我们一样,面对的是生命,耕耘的是心灵,收获的是希望。因此,我把当一名好教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将满腔的热情倾注到全体学生身上,倾注在教育事业上,要用三尺讲台精心浇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花。

储满良(岳西县天堂中心学校):扎根山区教育事业十六年,教育战线耕耘二十载,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深情,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党的教育事业,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关爱每一位农村孩子,坚持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

曹新华(太湖县百里初级中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准则。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项事务,以博大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用永不停息的陀螺精神,为世表,为人师。

郑云林(潜山特殊教育学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的班上,中重度智障学生占了一大部分,但我坚信,大爱能铸就美丽的事业,要坚持以“爱”为基点,用“心”去研究。把爱学生当做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

檀金燕(望江县实验学校):教书育人是一种幸福,爱孩子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必先做到,用热情和耐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有爱心、有集体荣誉感、有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特长突出,健康全面发展。

吴兴国(宿松县柳坪乡中心小学):落后山区的孩子想读书,更需要许许多多扎根山区、任劳任怨、敬业奉献的教师为之奋斗。为了贫困山乡的教育事业,我愿化作甘泉滋润棵棵小草,让青春在平凡的教育事业中闪光。

吴福财(迎江区新洲实验学校):32年来,我默默坚守在偏远乡村中学授业解惑,患有严重血液疾病仍坚持诲人不倦,与病魔抗争,不离三尺讲台。同事和乡亲们说我是“铁人老师”,非也,我只是深深地热爱着教师的工作,我离不开我的学生们。

杨笑频(安庆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喜爱孩子的天性和执着的信念使我一路坚持下来,幼教是我追求一生的事业。三十多年来,常常是嗓子哑了、身体累散了架,但是,看到孩子们开心灿烂的笑颜,一切也都觉得值了。

方园(宜秀区大桥中心学校):抱着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农村教育的一腔热血,我踏上三尺讲台,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我是一名军嫂教师,他有他的强国梦,我有我的教育心,我们共同用真情和汗水谱写属于自己的芳华。

鲍成航(宜秀区白泽湖中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教二十年多年,我甘愿以平凡演绎精彩,做花泥呵护百花。

江玉琴(经开区石化第一小学):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带着一颗单纯的爱心,一辈子投身热爱的教育事业,做快乐的老师,教快乐的学生。

陈汇萍(安庆二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努力做到平和宁静,坚守执着于三尺讲台,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精神追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同伴互助;关爱学生,爱生如子。

洪海林(安庆石化一中):学生,是老师们放飞的希望,是一粒粒充满生机的种子。耐心树,结黄金果;面对学生,我们不需要惊世绝伦之才华,但需要在披星戴月中长久的等待。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李昕(安庆工业学校):情系职教,心系教学,爱系学生,真情奉献职教事业,真心研究职业教育,真爱成就学生精彩,让中职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胡赞华(安庆九中):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差生”二字,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对孩子们“因材施教”,让他们再次找到了自信与动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刘玉梅(安庆市杨桥中学):我不是最牛教师,教不出高考状元;我也不是最神圣教师,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是一个在普通岗位上工作的凡人教师。但我愿意自己是美丽的教师,用美的心灵去理解帮助学生,用美的行动去温暖感化他们。

胡忠亚(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这些年,我因骨癌失去了右腿,但怀着对事业坚强的信念,又奇迹般的重返讲台,能继续心爱的教育事业,我倍加珍惜。心为火种,生生不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新闻推荐

曹大骏:忠心为党铁骨铮铮

据新华社武汉电(记者黎昌政、梁建强)曹大骏,1902年生,湖北阳新人。1923年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武昌中山大学)就读。在...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