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眼睛”探寻学术之路——记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王章豹

安徽日报 2018-08-31 10:56 大字

[摘要]记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王章豹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今年暑假,我给自己布置了五项‘作业\’,撰写三篇论文、申报一项课题、参加一次学术交流,现在都按计划完成了。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王章豹对记者说。尽管双目失明,但他内心却一片敞亮。

自从31年前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每年的暑假都成了王章豹自我充电的“小学期”。目前,他任职于合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担任科学技术哲学、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研究生导师,正在主持一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两项安徽省高等学校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和两项其他研究项目。

王章豹患有天生的视网膜病变,工作中长期使用电脑,眼疾不断恶化,但他的学术研究并未止步。从1997年获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以来,他先后荣获多项省部级及以上政府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到2006年时,他的眼疾已经发展到再也看不见心爱的书本和学生,他决心用“心灵眼睛”来看世界、看人生、看教育。双眼看不清书本了,他就给自己插上思维的翅膀,开动脑筋多多思考,并充分发挥听力的作用。工作中,王章豹先将要看的书籍扫描成Word文档,然后用语音软件听。写作时,他口授请学生帮助录入电脑,或者自己盲打。他的从教之路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心血。

2014年,王章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同时获得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近180篇,其中以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在安徽省高教研究界名列前茅;还出版6部著作。除了率先开展了工程哲学与工程教育的融合研究之外,在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他也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研究,获得多个奖项。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和家人全力的支持。”王章豹动情地说。家庭和学校传递来的温暖,让他更用心去对待工作,用情对待学生。学业上,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力促成才;生活上,他时时关心、处处帮助。遇到贫困生他慷慨解囊,发现思想问题他及时谈心化解。他指导的学生先后有数人为省 “双优”研究生和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得主。

工作之余的王章豹兴趣广泛,其中最热爱的就是传承桐城文化。王章豹是桐城人,2015年初,他用了整整3年时间广泛收集、刻苦编撰而成的《桐城谚语集锦》结集出版。这本书收集并筛选出桐城 (含枞阳)谚语、俗语、歇后语6580条,用文字形式将众多散落在民间濒临消失的谚语记录和保存了下来。

王章豹永远记得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王章豹把网名取为“攀山人”,以此自勉。他一直执着地在向科研高峰攀登的路上前行。

新闻推荐

婺源豆腐宴

□潘琳有一道美食貌似非常平淡,但它的诞生伴随着神奇的传说。西汉炼丹专家淮南王刘安炼制丹药时,一不小心练成了色...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