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药茶 解暑又治病

成都晚报 2018-07-31 06:20 大字

五味子 图据网络

□安徽桐城市人民医院 段本歆

本期推介

进入大暑以来,成都的气温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天气里,人体会有诸多不适,比如烦闷燥热、困乏无力、难以入眠等。如何调节呢?除了空调、WIFI和西瓜,您还可以开启更健康的应对模式,多喝一些有养生作用的药茶就是不错的选择。另外,高温天气下,老年人是个非常脆弱的群体,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很容易会因为天气原因,陷入一些认识误区,从而很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小编就先预报到这里,详情请看今日《盖碗茶》。

夏季气候炎热,喝药茶无疑是解暑止渴的好方法。于是,每年夏天,不少地方的药店、超市,消暑药茶都出现热卖,消费者将这些提前配好的消暑药茶拿回家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然而,药师提醒,药茶既然由中药组成,服用者各自的体质不同,自然不能“百人一方”。如果要喝,也最好由医生根据服用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另外,药茶组方不同,疗效不同,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药茶。现介绍一些适合夏季饮用的小药茶组方。

吃坏肚子——姜茶乌梅饮

做法:将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切碎,取绿茶6克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盖子,温浸半小时,再加红糖少量。稍放一会,趁热一次喝下,每日3次。

功效:姜茶乌梅饮出自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编撰的经典医籍《世医得效方》。该茶饮方能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用于夏季各种饮食不洁或不节引起的腹泻、痢疾等。

生姜性属辛、微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的作用,所以日常我们伤食呕吐之时或者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乌梅味酸涩,性平,其酸涩之性可以收敛神气和汗液,能生津止渴、止泻止血、和胃,可用于出汗过多、心神涣散、心慌不安、食欲不振者。但脾胃虚弱、遇冷腹泻者不适合饮用此茶。

咽喉肿痛——甘桔汤

做法:将桔梗6克、生甘草3克切成小片或者磨为粗末,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2次。

功效:甘桔汤首见于《伤寒论》,原名桔梗汤,治疗“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后被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引用,可治疗“温病少阴咽痛者”。

自古以来,甘桔汤就被历代医家认为是治疗咽痛的通用方,如《医学心语》中说:“凡咽痛,通用甘桔汤。”生甘草性甘、味平,归心、肺、脾、胃经,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由此可见,二者相配,具有宣肺、利咽的作用。中医儿科的奠基之作、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记载,煎此药可用于解小儿肺热、风热上壅、咽喉肿痛。该茶饮用于未成年人可小量频服,即用1/3量,每日服用3-4次。

汗多口干——五味枸杞饮

做法:将五味子6克、枸杞子8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净水800毫升,用文火煎沸,滤出清液,倒入盖杯中,加白糖5克,搅匀,分次饮用。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养心血,生津止渴。夏天自觉困乏无力、出汗较多、口干的人,即“夏虚”之人,用五味子与枸杞子一起煎汤服用或者开水泡饮,能使人精神倍增,是夏季养生补益佳品。

五味子酸而性温,有补气生津、止泻安神等多重功效。特别是其与枸杞子合用,补肝肾作用更加突出。适用于五脏虚亏、气血不足或长期劳神、熬夜生活不规律所导致的疲乏无力、面无血色、腰膝酸软、心慌失眠等症状的人群。

烦闷燥热——菊花茶

做法:冲泡菊花最为简单,和其他茶品一样,冲泡时将头汤倒掉,再冲泡花茶。用量一般5-10克,水温70℃左右最为适宜。还可搭配其他药材,如金银花、枸杞、决明子或胖大海等。

功效:菊花茶是寻常百姓最为常用的清热祛火、清肝明目的中药茶饮。菊花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适合夏季三伏天炎热季节出现烦闷燥热、目睛红涩、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眼目昏花者。

菊花品种多,如杭白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红菊等,用于茶饮的以杭白菊、贡菊居多,以花形饱满、无杂质、味道清香者最佳。除了单独泡饮外,菊花茶搭配其他药食同源中药一起冲泡有不同的功效。如菊花和金银花搭配,可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症状,减轻咽喉肿痛、口疮等;若和枸杞子或决明子搭配,可缓解眼目昏花、肿痛;搭配胖大海,可有效缓解咽喉肿痛、干痒。

新闻推荐

全市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开展

本报讯(王辉记者柯慧敏)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查处和整治力度,从7月中旬开始至11月中旬,...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