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有方,脱贫稳当

安徽日报 2018-07-08 10:34 大字

■ 本报记者 胡劲松

“在这上班,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不太累,还可以照顾孙子。除了国家的贫困户帮扶政策,村里还为我们买了意外伤害补充保险。 ”6月11日中午,在桐城市范岗镇新联村村民黄丽创办的制刷车间里,村民黄龙福高兴地告诉记者。

几年前,黄龙福的儿子离家出走,儿媳不久离婚。老人独自照顾未成年孙子,家庭一直在贫困线徘徊。在村党总支的号召下,致富带头人黄丽动员黄龙福到自家的制刷厂上班。有了工资收入,加上田租和小额贷款分红,2017年,黄龙福成功脱贫。

新联村地处丘陵地区,和周边地区一样,这里民营经济活跃,但因为村级道路不畅,水利基础设施滞后,易涝易旱,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困难,新联村成为桐城市南部唯一一个贫困村。 “脱贫攻坚要 ‘输血\’,更要‘造血\’。我们的‘药方\’重在打基础,管长远: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推进产业扶贫,引导贫困户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稳定脱贫的工作机制。 ”新联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韩金说。

在新联村的黄牛塥,记者看到一条2公里多长、2米多宽的水泥灌渠从高处蜿蜒向下。沿干渠方向,一条条小型沟渠就像一张网通向村内的田地。在田地里,插秧机来回穿梭,一片片秧苗带着新绿在水面上不断铺开。 “以前,这里被淤泥和杂草塞成了一条小水沟,水一过漫得遍地都是,水一停下面的田、塘马上见底,村里的田租金都比别村便宜。这几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大力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几年来,建设了300多万元的小水利项目,干渠、当家塘、防洪沟全部整治一新。丘陵村实现了旱涝保收。 ”新联村党总支书记董山术告诉记者。

在新联村,记者发现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造血”药方:引导20户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共100万元,以入股的方式投资当地的一家龙头企业,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4000元以上;结合“三变”改革,全村1900亩耕地集体流转给大户,每亩每年租金500元;通过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联系帮扶贫困户,全村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就业;动员养殖大户为贫困户“代养”番鸭,解决了贫困户缺技术、销售难的难题。

“2017年,新联村集体光伏电站加标准化厂房出租和入股分红,实现收入10多万元,实现了贫困户基本脱贫和村出列的目标。去年起,村‘两委\’还为贫困人员办理了老人综合意外保险。按这些良方治疗,村集体和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更强了,全村脱贫更稳当,同步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韩金说。

新闻推荐

桐城扶贫驿站助居家就业

“出门不到几分钟就能到车间里上班,家里有事喊一声都能赶回去,太方便了。”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贫困户刘春梅感叹村“就业扶...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