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教师的黄梅情王书鸿方文

安庆日报 2018-04-09 09:36 大字

“一月思念如痴如醉,相爷带得佳音归,他才也高,貌也美,新点的状元他是谁……”

3月28日,在宜秀区罗岭镇黄梅小学,校园广播里,悠扬的黄梅上课铃响起,六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金春林走进教室,开始为孩子们讲授《白衣天使》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朗朗的读书声,耳畔浅吟;课文的讨论声,激烈有序;师生间的互动声,声声入耳。学生们个个主动踊跃的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愉悦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教学内容,目视眼前这一园欢欣,一丝莫名的情愫氤氲,升腾,久久不散……

站在讲台上的这位乡村教师,个子不高偏瘦但腰杆笔直,衣着朴素又不失大方,戴着边框眼镜,眼神中充满了对职业的热忱,对孩子们的慈爱。授课时,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话语间的抑扬顿挫、合辙押韵如山间泉水,沁人心脾。谈吐间,让来访一行人早早褪去了对乡村教师带有标签化的认知。

1994年从桐城师专毕业,从事教育行业24年,作为土生土长的罗岭人,金春林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献给了一直陪伴她养育她的父老乡亲,还有那一拨又一拨已经成才或正在长大的孩子们。

罗岭镇黄梅村是一代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的家乡,人口3900人,2300多人的劳动力中有约1800人为外出务工人员,村里的孩子们大多和爷爷奶奶们住在一起,一年到头见不到自己父母的学生不乏其数。

黄梅小学从适龄学前教育到小学义务教育有198名学生,14名在职教师。“随着优质的教育政策资源逐渐向偏远乡村学校倾斜,近几年学校在教学硬件上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在社会环境大背景下,乡村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正面影响是逐渐式微的。”金春林坦言。“这就必然要求乡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练内功\’,提升‘软实力\’,注重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需要,身教重于言教,既要有投身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更要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在课上,金春林时常会不自觉走到台下,来到学生们中间去讲解授课内容,让学生们更清楚的听到讲课内容,在课余时间她亦是如此。班上的学生大多离家偏远,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她就和学生们同吃同学习,充分利用好中午这段时间,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为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惑进行答疑解惑,也义务的在班上定期组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经典文化,经年不改。

除了学校日常的文化课教学,金春林还是学校里黄梅戏专职辅导老师,凭着对黄梅艺术的满腔热爱,自2005年伊始,她便积极投身到“黄梅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从组建校园黄梅戏兴趣小组,邀请专业黄梅戏艺术老师进行教学指导,成立“严凤英故里黄梅戏艺术辅导站”,到编纂选用校内黄梅戏课程教材,她的身影从未离开,每周一次的黄梅戏艺术表演授课,更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这里的山好,水也好,空气也好,我从小喜欢黄梅戏,所以我愿意。作为乡村教师,就是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对留守的孩子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关心,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成绩,给社会、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没有苦情式的告白,24年的执着奋斗,没有为什么,只是因为我愿意。

将传统艺术黄梅戏带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在金春林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下,学生们在唱腔、演唱技巧与形体表演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内向、怯懦的乡村留守儿童,变得活泼开朗,曾经沉寂的乡村校园,人人可唱黄梅调,处处可闻黄梅音。黄梅小学还多次应邀参加“黄梅阁”、“安庆市六一文艺调研”、“黄梅戏艺术节”、“全国小戏迷大赛”等舞台进行艺术表演。

“孩子们在学习上、品德上、生活习惯上的点滴进步就是我的幸福,希望在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让孩子们走出去,登上更高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喜欢黄梅戏,为传承黄梅戏献一份力,既锻炼了自己的才艺,也能获取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金春林说。

新闻推荐

“党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本报讯桐城市直工委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该支部探索开展“三走进、三服务”,驻区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五零...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