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桐城教育”系列述评之三教师交流轮岗:为均衡发展“破冰” 陈庆元 朱泽卫

安庆日报 2018-03-29 09:36 大字

青年教师读书会

送教下乡

阳光教师表彰

▉核心阅读

国家振兴在教育,教育希望在教师。

硬件标准化建设,学区化管理,家校联盟,加快信息化建设,激活教育机制……桐城市教育局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从硬件建设到外部环境构建,再到调节生源结构,连续打出了系列组合拳,深受外界好评。然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因涉及面广、动作大,争议颇多,一直未付诸实施。如今在“振兴桐城教育”系列举措中,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成为“破冰”之举,意味着,在振兴教育、促进义教均衡发展上,桐城的决心和信心都一往无前,此举也打通了教育均衡发展上的关键环节。

阻力:队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桐城,文化底蕴深厚,教育传统优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尤为关注和重视,这为振兴桐城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出良好氛围。然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这是桐城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决心要做、但迟迟未动的一个“大动作”。说到底,这对教师发展、教育发展究竟会有什么影响,如若全面铺开,可能会面临怎样的阻力?

由于缺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桐城市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一直严重滞后。农村学校布局散、规模小,师资力量分散,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同时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生接受不到高质量教育。城区学校人满为患,大班额现象严重,同样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普遍存在青黄不接现象,老龄化严重,年轻干部力量明显不足。学校校长、副校长及中层干部交流不多,存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工作积极性不足,校长队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现象。校长队伍退出机制未建立,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存在“天花板现象”效应,上升空间狭窄,工作激情渐退。同时,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受人财物相关权限的限制,校长在推行学校管理中手段有限、过程艰难,难以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建立起有效地教师激励机制,让那些有能力、贡献大的教师能体会到劳有所获、劳有所值,从而激发起更多教师的工作激情;另一方面,这一部分教师应给他们政策和福利上的优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安心投入到山区教育工作中去。”在大山里的中义中心学校当了二十多年校长的光作才介绍说,黄甲镇学区管委会在土岭小学合并后,将校长和教导主任调到新的学校,工作积极性高,责任感增强,竞争压力更大,自我发展的意识及成就感不断提高。在配备好各校教师后,选派一部分教师到城区学校上挂,让他们成为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教师,再回到山区,带领更多的农村教师成为某一学科的骨干和精英,从而改变山区教师都是“万金油”这一状况。只有这样,学校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2017年9月,随着学区建立、教学点撤并、教师交流,在黄铺工作了近二十年的教师方五九来到中义中心学校,人到中年的他又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在一个学校教书快二十年了,难免有一种倦怠的感觉,教学教研也失去了动力。2017年交流来到中义中心学校后,我觉得自己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找回了教书的激情。”作为交流的见证者之一,方五九如今成了中义中心学校的核心骨干,大到学校年度计划的起草,小到每周工作安排的发布,他都事无巨细参与其中。“交流的经历不仅让我消除了工作中的倦怠,更激发了我在每一个新环境努力工作的热情,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他说。

通过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有效盘活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让薄弱校变了样,也让很多老师有了更好的发展。教师待遇也得到提高,像黄甲、唐湾这样的边远山区,教龄较长的教师都能领到乡村补助。

动力:实现交流制度化常态化

在黄甲镇学区,无论是学区主任还是校长,都自觉到课堂代课,这个偏远山区的教学质量一直排名靠前。吴大应,2017年8月刚走上中义中心学校的校长岗位。刚刚从九年级历史课堂下课的他很有感慨:“校长教师交流为我的事业搭建了全新平台,我在不断历练中得到成长,感谢交流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2017年,桐城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四大文件及配套工作措施,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校长教师交流改革步伐,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桐城市范围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

桐城市教育局明确提出实行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鼓励中小学教师开展交流。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明文规定,校长有履职保障权、管理决策权、行政指挥权、财经支配权、人事管理权、学习进修权、参谋建议权,本着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要切实把权力赋予校长。

推行校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制。校长上任后要与市教育局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校长任期内具体工作任务。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两届,进行交流轮岗。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偏远学校任职。积极探索办学联盟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名校与薄弱学校的发展联盟,以扩大优质管理资源的受益面,发挥优秀校长的辐射作用,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教师队伍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桐城市先行试点在学区内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到2020年全面实施“县(市)管校聘制度”。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互换交流支教机制,推进教师合理流动。全新的管理模式、全新的工作节奏、全新的成长定位,激发着每所学校交流教师的工作热情。

岁桐城市教育局长张星生表示,还将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后备干部到市教育局机关、同类办学成绩突出的学校以及先进地区学校挂职锻炼,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校长教师交流制度,让骨干教师们由城镇往乡村走,乡村教师上挂城镇学校培训学习,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加快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活力:盘活薄弱校促教师发展

2017年暑期,教师交流在桐城市范围内正式启动。目前该市撤并村小、教学点35所,460余名教师进行了跨校交流,破解了多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和教师交流的难题,有效促进了城乡骨干教师合理分布,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在孔城镇学区,共有19位教师交流,3位教师走教。据该学区管委会主任吴义翀介绍,学区内交流的校长、教师,在职称评聘以及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特级教师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时,借助布局调整,实现资源共享。

“家长看中的就是好教师,有的村小老师年龄最小的都有50岁了,英语课实在没有办法正常开设,合并到初中后,孩子英语入门就是初中科班出身的老师教,这样资源共享,哪个家长不愿意呢”。桐城市人大代表崔定然说。因看中优秀教师资源,在撤并姜圩小学时,8名学生的家长无一例外的举手赞成。

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初中富余教师向小学流动,同类学校教师平行流动,名师和骨干教师在各校间流动,市教育局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流动制度和鼓励措施。城区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超编学校教师应向缺编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流动。鼓励高中、初中学校富余教师向初中、小学流动,城区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学区内也制定教师流动制度,高中、初中学校教师交流到初中、小学,城镇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后,可按教师原有的职务及岗位等级聘任。市教育局还积极做好同类学校的教师交流工作,促进教师结构的优化、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对学区管理的教师向市区流动,一律实行“逢进必考”。

“让孩子不仅能上学,还能上好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教育是我们政府天经地义的事”,这是桐城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的共识。拳拳之心赤子情怀,见仁见智高瞻远瞩——振兴桐城教育任重道远。桐城出台关于校长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从定期流动、支教、对口支援、走教、送教下乡、优质教师资源辐射等方面对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最近的实践来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实现促进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标,有力推动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校长的成长。交流轮岗在一定程度上让校长、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重新找到了成长的舞台。

新闻推荐

桐城市双港镇福桥村 走访慰问计生困难家庭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连日来,双港镇福桥村两委成员结合***走访工作,对该村计生困难家庭进行了集中走访慰问,为每户送上500元慰问金和适量慰问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走访慰...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