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脚步2018春节足迹 迈入新时代
又一年,万物复苏的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新希望。
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实干之年。时间的脚步又开启了一个新年轮,我们也步入了一个新时代。春节期间,本报记者走进基层,探寻那些奋斗着的、幸福中的足迹,记录下他们的春节故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的幸福梦是什么形状?也许,我们能从这些春节足迹中,找到答案。
本报记者李屹本报通讯员操莉莉
2月16日,戊戌年的正月初一。早8时,当大多数人启动自己的新年计划,抑或慵懒地躺在被窝里时,迎江区宜城路街道吴樾社区工作人员胡生秀就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同平从社区出发,开始了新年的第一天值班。
“春节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中,安全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此外,如若假期辖区范围内的居民或商户有求,我们就必应。”胡生秀说。
烟花爆竹禁限放是今年的一项新政。按照规定,人民路、龙山路一级路面商户全部禁放,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八可在空地安全燃放烟花爆竹,但提倡大家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尤其是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新年好!祝你们生意兴隆,恭喜发财!警钟要长鸣,安全弦一刻都不能松。燃放烟花爆竹是热闹,但不安全,带来的空气污染也重。你看除夕一夜过来,灰蒙蒙的,尽量还是不燃放烟花爆竹吧。”从人民路352号市立医院起步,到人民路520号徽商银行安庆分行,再转至龙山路,胡生秀与刘同平一路走下来,给300多个商户拜年,同时进行了禁限放烟花爆竹宣传。商户老板们纷纷点赞支持,按规定在空地燃放后,也主动将垃圾清扫干净。
胡生秀是个“老社区”,这是她在社区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节值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繁杂的工作任务,接踵而至的纠纷调解,胡生秀对职业保持着新奇,也常怀着敬畏。
脚板开道,脚步串联,大年初一在APP上留下的行动轨迹,只是她多年基层工作的一个缩影。而居民与商户的认可,对胡生秀来说,是最值珍藏的“退休奖励”。
2月14日,家住孝肃路8栋4单元308室的赵中敏老人将写着“为民办事,雷厉风行”的锦旗送到吴樾社区。
年前,胡生秀接到赵中敏老人的电话:楼上住户用水不当,导致老人家中大量渗水。寒冬季节,赵中敏老人在家,空调、热水器、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都不敢正常使用,床褥、被子、衣物也被污水浸湿。
老人多次找楼上408室住户交涉,楼上住户对此不闻不问,老人的诉求未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没过几天就要过年,赵中敏抱着以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胡生秀,希望社区能帮忙协调。
接到投诉与请求,胡生秀立即与社区主任徐雁赶往老人家中。对408室住户劝导、沟通,最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赵中敏老人得以过一个不“滴答”的安心年。
“对我们来说是跑跑腿、说说话的小事,但对于老人家却是涉及基本生活的大事。群众利益没有轻重、大小之分,我想用细微服务搭一座和谐之桥。”胡生秀悄悄告诉记者,退休后她还会当一名社区志愿者,用日常的足迹走遍社区的每一寸土地。
除夕平安守护人
本报记者常艳本报通讯员陈亮
亮
2月15日,除夕。
早上8点,对于大观分局治安大队户政中心的女民警孙菲来说,除夕这一天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站在警容镜前,她一边微笑着,一边整理自己的着装,准备进入一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工作。
和去年不同,今年的春节,安庆市公安局所有户政中心全员在岗,很多外地归来的居民都能赶来办理户口身份证等业务。除夕当天,大观分局户政中心人来人往,户籍民警们忙前忙后,给每一位群众办理着户政业务。
“请按右手食指,请按左手拇指。”孙菲一边耐心的指导着一边微笑的为群众服务。“今天春节期间,为方便全市外地归来人员办理身份证等业务,全市户政中心取消休假,正常上班,坚持在岗在位,为广大群众办好各项业务。请拿好证件,慢走。”在办理完第一起户政业务,孙菲温柔的对群众提示到。
户政窗口工作量大,任务重,春节又是回乡市民办理业务的高峰时期,当紧张忙碌的工作结束后,下午2点,孙菲又来到辖区一家商业中心的移动方舱进行执勤任务。
“考虑到警力的紧张,我们户政中心的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不单单要在窗口值守,还要去辖区某商业中心的移动方舱进行执勤任务。是身为一名公安民警,就必须要担起这一身警服的职责啊。”孙菲说。
这个新年,孙菲的春节足迹是为民。
时间接近凌晨十二点,迎江寺正门西侧,安庆特警五大队副大队长袁新顺与7名特警正维持现场秩序。
除夕之夜,数万人次的祈福市民使安庆迎江寺成为最热闹的地点。同时也成为维护现场秩序执勤压力最大的时段。
从当晚8点开始,袁新顺已经执勤四个小时,时间接近凌晨十二点,将到达人流量最大的时间段,而此时天空的雨势渐大。有序的人群开始躁动,不时有人在向前推进,完整的队形开始变得混乱,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来不及换上雨衣,袁新顺顶着大雨,在人群中安抚群众情绪、引导群众有序进场。“一个接一个,慢慢来,不要急。”一句话他一晚重复上千次。
时间一点点流逝,雨水渗进了警服,可袁新顺并没有察觉,五六个小时的连续作战,他早已将自己抛之脑后,心里记挂的只有两个字——安全。直到送走最后一名祈福群众,寺庙归于寂静。在安排队员早点休息后,他又开始准备几个小时后的执勤的安排。
这是袁新顺在岗位上度过的第七个除夕之夜。“今年还是让其他异地的民警回家过年,我作为副大队长是一定要留下来。”这样的一句话他说了七次。
七年来,袁新顺的春节足迹是坚守。
2月16日,正月初一。
傍晚5时许,一阵急促的报警声传到潜山县公安局王河派出所值班室,一名老人不慎失足跌入光明村的一处池塘中,情况紧急,需要救援。
警情就是命令,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派出所值班民警王栋和警务辅助人员火速赶往现场。“快快快,老人就在那边,现在还没有完全沉下去,你们赶紧想办法救人啊。”看到民警的到来,在场的群众一边手指着老人落水的方向一边慌张的说到。
由于天气寒冷,老人扑在刺骨的冰水中,挣扎的动作减缓,水也渐渐漫至老人的颈部,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救援措施,老人一旦支撑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我下去,你们赶紧拿绳子接应我。”说话之间,民警王栋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三下五除二的脱去外衣,只着一身内衣冲下水去,借着岸边同事电筒的光线在池中一步一步趟至老人身旁,一把托起老人的下巴,防止再次下沉。在稳定住老人的身体后,王栋将老人背在自己的身上,一步步的游到岸边。
在岸边同事的齐心帮助之下,王栋成功将老人拉回岸边,并紧急送医。顶着刺骨的寒风,简单收拾了一下的王栋又再回到岗位。
这个春节,王栋的春节足迹是奉献。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全市公安机共出动6000余人次,在城市、在乡村、在车站、在窗口,遍布城乡的足迹拼贴出守护平安为民服务的印迹。
脱贫了结婚了
本报记者罗少坤本报通讯员郑超
超
2月21日,正月初六,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孙长发正在准备着后天的结婚事宜。过了年,已经44岁的孙长发盼来了自己的大喜事。
孙长发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1999年甲状腺手术意外导致脑梗,左侧上下肢行动不便。在此之前,他有一身厨师手艺,而手术意外之后,他再也无法在酒店找到工作,以偶尔上门做饭谋生。
2017年,在帮扶干部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了承包种植莲藕的产业发展路。与此同时,因龙华村就业扶贫驿站建设,他还被推荐在电商服务中心工作,而他的厨师手艺也在就业扶贫车间得到施展,每天中午做一餐饭,每月可获得500元收入。
种植莲藕后,他借助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藕心菜和藕,还为其他村民代销土鸡蛋、黄鳝等土产品。去年,他的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并在年底顺利脱贫,拿到了脱贫光荣证。
二级残疾,这一现实让他多年来处处碰壁,除了找工作难,找对象也不顺利。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多次相亲之后都没有后文。
去年,在市残联举办的电商培训班上,孙长发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聂二霞,坎坷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更懂得珍惜对方。聂二霞家在望江县高士镇,比孙长发大1岁,在聂二霞的眼中,孙长发真诚善良、勤劳肯干、乐于助人,这是她对孙长发朴实的描述。
真实的孙长发的确如此,为了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记者采访前一天,他还为邻组办喜事的村民上门烧饭,买菜、切菜、烧菜、上菜,再到刷盘洗碗,从天亮忙到夜深才回家。
在他的家中,布置虽简易,却能让人感到喜庆。二楼,他为了结婚新铺的木地板还盖着纸箱,新买的木柜也许是家中最新的家具了,简易拍摄的结婚照透着他们满满的幸福。
孙长发说,他的侄子侄女明天会来帮他贴喜字、贴窗花,因为半身不遂,他爬上爬下的很不方便。自己和媳妇家的亲戚朋友都通知好了,当天请人帮忙烧饭,准备在家摆五六桌酒席。
聂二霞虽个头不高,不善言语,却是个十分热爱学习的人,在手工、电商、演讲方面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证书。在望江老家,她同样是一名贫困户,但凭借着刺绣手工,基本能维持生计。
采访当天,既顺利脱贫,又迎来人生的大喜事,虽已到不惑之年,孙长发仍喜不自胜。2018年,他还想继续把莲藕产业做好,更卖力地为新家庭打拼,而聂二霞也有了自己的打算。她告诉记者,她想将村里一些生活困难的刺绣手工爱好者集中起来,培训一批,建立一个手工作坊,集中接订单、做刺绣产品,可以为这些贫困人员带来一些收入。她已经和白泽湖乡及龙华村干部对接过,她的想法也得到了支持。
为了村民们的健康
本报记者陆飞
2月18日正是新年的正月初三,鞭炮声还在桐城市文昌街道官桥村此起彼伏的响起,村里村外一片喜气洋洋的过年气氛。而此时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叶小光早已开始像往年一样,进入了忙碌模式。在外打工的村民,外地求学的孩子,已陆续返乡跟家人一起过春节。村里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东家找来拿点药,西家找去输点液,一大堆的事情都等着他去做。
“叶医生,我今天感觉有点头晕,能不能到我家来帮我看看?”中午时分,在接到村民叶老的电话之后,叶小光马上背起药箱就出了门。十分钟过后,叶小光就来到了叶老的家。“叶老,你的血压有点偏高啊。”叶小光测完血压后又亲切叮嘱道:“我给您开的降压药一定要按时吃,要不血压高了,就会犯晕。”随后,叶小光端来一杯开水,让老人把降压药服下,慢慢地老人头晕症状逐渐消失。
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儿女又不在身边的叶老但凡有个头疼脑热,就会给叶小光打电话。“打个电话医生就来了,真的很方便!”叶老竖起了大拇指,“以前,哪里疼了痒了不舒服了就自己‘扛\’着,实在‘扛\’不住了,再到镇里药店买点药吃吃。现在好了,一个电话就有专门的医生上门给我看病,我的健康可有保障哩!”
在桐城,像叶小光这样的村医还有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本乡本村人,承担着本村的基本医疗服务,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在诊所里度过,诊所就是他们家,家就是他们的诊所。在新春佳节里,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一袋感冒药、一片降压药、一次伤口处理,都呵护着父老乡亲们的健康,让大家过一个健康幸福年。
“春节期间我们都坚持正常接诊,主要是一些突发的小孩感冒发烧、高血压或者跌打扭伤等小毛病到村卫生室医治。现在的医疗条件好了,村诊所也能使用农村医保卡,对群众来说看病、买药很方便的。”走进龙眠街道陈庄村卫生室,村医施立明正在准备上门服务的药箱。“下午如果没有别的安排,我准备去倪老家里随访一下。”在一份翻开的“桐城市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手册”上,施立明注意到72岁的倪老患有“三高”,根据老人与他签订的“基础服务包”,施立明每年要向老人提供家庭随访并进行健康指导4次。“倪老,最近血压、血糖控制的挺好,但最近要多注意,春节期间油腻和高盐的食物要尽量少吃,适量锻炼。”下午三点的随访结束后,施立明对老人进行健康评价和指导,几句叮嘱,让倪老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正月初三一过,饮食不合理等”节日病“也就发作了,看病的人也就多了,所以自己坚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还是很有必要的。”施立明笑着告诉记者,乡下不比城里,卫生所也不比城里的大医院,乡亲们无论大病小情、不分半晌、饭时,不管刮风下雨,冰雪风寒,他每当接到病人求助,都是随叫随到,有时还会登门寻医问药。在他做乡村医生的这些年,春节总是“累并快乐着”。
新闻推荐
“方石先,好样的!”、“大家都该学学方石先”、“这对父子兵,豪气”……,1月27日,桐城市孔城镇古井村“村民论坛”上,为方石先点赞之语几乎“霸屏”。1月24日至28日,桐城连日降雪,道路覆冰,村民皆苦出行难...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