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旬老翁述衷情 喜弹金曲献给党

铜陵日报 2017-12-19 11:13 大字

□方清

清瘦,一身灰白中式棉麻衫,头发整齐地背在脑后……见到我,远远地便挥手招呼。眼前的老人何振亚,是一位退休教师,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笔耕不辍。70多岁学上网,又玩微信。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自称“年逾八旬盛世康乐翁,胸怀美好中国梦,激情飞扬,以己之为来汇报,喜弹金曲献给党”深切表达他对党的无限感恩。

他这样写道:“党旗飘飘,华表威威”,“南湖船头神圣党会举旗定乾坤,北京城楼英明国策立本兴中华”,“千重要,万重要,走中国特色路最重要;这一条,那一条,立核心价值观第一条”;“社会主义好,好在党的领导好;改革开放好,好在党的政策好”。这是在近几年,也是在党的生日前夕,何老先生携儿孙曾孙共同思忖出的十二副楹联中的几副。

何老回顾着,我这一生教书教了50多年,都是教语文,不敢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少研究,但总归接触得不少,不然连一个语文老师对传统文化都不了解,还怎么教学生?而在这些丰富的文化形式中,我对楹联情有独钟。在我国文化史上,楹联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传承文化经典,光辉灿烂。在我的故乡桐城,就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楹联金句。大家都知道的,桐城是文化之乡,出过很多文化名人,他们往往一出口就能吟出一副传世的好楹联。左光斗为官时就自撰联:“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张氏父子名相相府中堂联:“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宰相张英的示儿联是:“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老夫且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儿辈承担。”清代著名教育家吴汝纶创办桐城中学时特题办学宗旨:“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匾额:“勉成国器”等等。

这些有的是世传的,有的是听说的,都经我的祖辈多年精心搜集抄录而成,记得在我父亲手上时就已经有了两三本。后来遭遇损毁,存的已残破不全……我重新整理搜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潜心编纂了一本《铜枞楹联集锦》的小册子。

这个得益我的教师家庭。先祖文公一生教书人敬仰,临终遗嘱:“授人以道德学问,无愧于教师世家!”这是我们家一直崇尚传承的美德家风。曾祖父清代执教京馆,学优则仕数十人,还出了一名状元郎。伯父生前在家中开蒙馆,一边教书一边掩护地下党,可惜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父亲是乡间塾师,遵循孔子“有教无类”的古训,打破常规,收穷孩子放牛娃入学,颇受百姓称赞。而我是在16岁开始走进桐城中学教书的,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评为安徽省首届优秀教师。1985年,我来到当时的铜陵有色中学任教直到1996年光荣退休。从教50多年,学生也是桃李芬芳。我的儿子现在也是一名教师,可以说我们家是教师世家,让我很自豪。

我现在四世同堂,生活很幸福,这得感谢党,感谢政府。我一个退休的老教师,一个月拿着四五千块钱的工资,老伴也得到政策的照顾,一个月有一千多块钱,我们吃穿不愁,生活无忧。不干活还拿着这么多的退休金在家养老,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老人的关怀。我一个退休老朽,做不了别的什么事,不知道该怎么感恩,想到教语文教了一生,也算懂得些舞文弄墨的技法,而且精神尚好,我就琢磨着用文字来表达下自己的心情。虽然我是一名中国民主促进会早期会员,但我对党十分拥护,儿孙辈中就有9名党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说的非常好,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特别是近些年,一些新政策新措施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享受到了很大的实惠,不光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现在我每天都会按时收听新闻联播,没事时就到社区去看看书,在家就看看电视上上网写作,日子特别充实。

你看我和儿孙合创的这首“用爱共筑中国梦”主题征文《时代新民谣》,就是我的心声:改革号角,响彻中华。光荣使命,伟大梦想。三中全会,永放光芒。道路自信,红旗引航。同心同德,发奋图强。民族复兴,前程无量……美梦中国,繁荣富强。心潮逐浪,爱我中华。

新闻推荐

筑牢堡垒改善民生

本报讯桐城市龙腾街道陈庄村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现有党员92名。全体党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投身到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村党总支建...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