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茶之絮语 徐 蔚

安庆晚报 2017-11-09 11:55 大字

爱上喝茶,不知源于何时。肯定不是孩提时代,那时,食不果腹,时时为填饱小小肚皮而犯愁,又怎能顾得上偌大茶壶中“茶叶末泡水”的甘甜呢?是刚到部队时吗?好像也不是。长途行军、高强度训练之余,那军用水壶中的凉白开,便是世间最好的饮料!抑或是军校毕业分配到连队以后?还不是。依稀记得炊事班门前的大保温桶里,温吞的“开水”水面,总会飘着若干“诱人”的油花。再好的茶叶,恐怕也泡不出什么味道来。

真的想不起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喜欢上了。又或许,是遗传?倒有可能,老父之爱茶,是除诗文以外的最大嗜好。

打从记事时起,每到新茶上市季节,父亲就托人从产茶的山区买来十来斤新茶,然后支烘罩、架炭火,很要忙活一阵子,直到将茶叶全部烤干,冷却,再装入大大的洋铁箱内,箱内不忘放上几块木炭(起吸潮作用),架到床顶或柜顶,这就管一年了。如此繁琐的程序,每年都要来一次,乐此不疲。后来,茶叶的加工工艺更加成熟,买回来的茶叶是不需要烘烤的了,但父亲烘茶的场景,至今难忘。

父亲写了不少关于茶的诗句,印象最深的是《咏茶》:“东风送暖入茶乡,舒绿祁红着意装。泉水沏烹枝锦绣,雾云缭绕叶芬芳。金盘托出咖啡味,玉盏盛来琥珀光。汤沸炉红冬雪夜,俏梅不及‘小花\’香。”诗中的舒绿、祁红、小花分别指本地的舒城绿茶、祁门红茶和桐城小花。父亲的嗜茶可见一斑,而同时,他那“安贫乐道笑对人生”的豁达,更是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我想,与古人所讲的“箪食瓢饮陋巷之乐”,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我不嗜烟酒,偏好喝茶,却总喝不来南方的功夫茶,恁小的杯子,繁琐的程序,一杯又一杯,真真急死个人。用玻璃杯去泡,反而不及一般的绿茶。于是,只喝本地茶。本地茶叶,做工不太讲究,价格不高,品质却不错,买来自己喝正合适。每年茶叶上市,买上十几斤,冷藏于冰柜,放它几年都味道不变,随取随喝,特别方便。

友人笑话我,“一看就知是桐城人,到哪里都带个茶杯”。我不知道是不是桐城人都如此,自忖也不能代表其他桐城人,但就这件事本身,我承认,真的是杯不离身。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沏茶,看茶叶在沸水中翻腾,掀开杯盖,清冽之气经鼻腔直冲脑门,顿时倦意全无;公务繁杂,每每心浮气躁之时,泡一杯浓茶,慢品细啜,便收到“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品茗开”的功效;出门在外,特地挑一个小号单层玻璃杯,手可盈握,揣兜里也行,以便走到哪喝到哪;而带到运动场的,则一定是个大号的茶杯,一场激烈的比赛下来,顾不上拭去淋漓的汗水,“端起巢湖当水瓢”,一顿豪饮,何等畅快!

我虽嗜茶,但于茶道,却无研究,更谈不上讲究。喝茶,喝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心情。运动之余,“三五知己坐,把茶话乒乓”,喝的是茶,聊的是球,品味的是人生;再比如,在寒冷的冬夜,看窗外飞雪,守融融炉火,掬一捧香茗,读一卷诗书,该是何等惬意!

茶者,一人一草一木也。采自深山,润之甘泉,清新而隽永。人生如茶,不求大富贵,苦中亦有乐……

新闻推荐

深化改革—— 农业发展天地宽聚焦“三农”振兴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