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后大南门“美食”如何留住? 市民:希望保留为数不多的饮食文化
8月5日,市民蒋立强致电《安庆晚报》热线:20多年来,我一直在王府菜市场(大南门)附近经营炒米。由于大南门街面临改造,这里有一些知名美食店面临着拆迁,许多经营户都不知道能不能继续经营。说实话,大南门街被有关部门列入改造计划,让城市更加靓丽,大家都十分赞同和支持,但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保留住为数不多的大南门饮食文化。
安庆晚报记者付玉
“味觉名片”面临搬迁
蒋立强经营的炒米店紧挨着天平天国英王府。“24年前,这条街上还没有几个卖菜的摊子,我和妻子就在这里经营炒米了。”
炒米是安庆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独一无二的“味觉名片”,而蒋立强的炒米店,不仅让本地市民难忘,更是在2015年被“舌尖上的中国”电影版“舌尖上的新年”摄制团队选中,一时间传遍全国。
由于店面产权不属于蒋立强,他的炒米店面临着搬迁。“有关部门要求我在今年9月30日之前搬离。”蒋立强说。
蒋立强说:“大南门街列入改造计划,我十分赞同和支持,但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在原地选址重开炒米店,能为大南门留住为数不多的美食。”
“我土生土长在大南门,花了24年时间打拼出的这块牌子也不容易,有很浓厚的感情。”蒋立强说,不希望他所经营的炒米店像肖家桥烧饼一样,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味觉记忆”何去何从
面临搬迁的不仅是蒋立强的炒米店,还有名气响亮的牛肉包子、大南门鱼圆、白斩鸭等美食店现在都面临着搬迁。
斯伟在大南门太平天国英王府旁开了一家鱼圆店,经营了17年。“今年以来,有很多老顾客见到我总会问‘听说你们要搬走,搬到哪儿?搬到新地方一定要通知我\’。”
斯伟说,听到这句话,其心里不是滋味。“没法回答这些老顾客,今后这个店何去何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更有危机感的要数小董,他所经营的白斩鸭和牛肉脯远近闻名,每天顾客都要排长队购买。“不是店面,就是一个摊子。在别人家的商铺门前摆,17年都没换过地方。”
另外一张闻名全国的“味觉名片”——大南门牛肉包子面临同样的遭遇。店主童荣祥告诉记者,其所经营的牛肉包子店也在这次拆迁范围内,起征日期为7月18日,期限为7月18日至9月30日。“牛肉包子店加上牛肉店共有30多名员工,都是50岁左右的下岗工人,为社区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童荣祥说:“如今面临搬迁,看着包子店一点点成长起来的老员工也十分不舍啊。”
蒋立强告诉记者,为了做大做强炒米店,他已注册了商标,还单独选址开了一家加工厂。“任何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大南门这一带来说,街道改造也是大势所趋,大家都很支持。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我们这些经营户留住这座城市的‘味觉名片\’,将炒米、鱼圆、牛肉包子等当地的这些品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外地人慕名而来。”
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
大南门的美食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是城市味觉地标,也代表着浓浓的乡情。
家住桐城市的朱先生早年一直在安庆城区做生意,如今儿子继承了家业,他偶尔还会带着孙子到大南门街逛逛。“车子就停在大南门,那里我太熟了,早上在大南门吃牛肉包子,回去的时候,还要带一些炒米、牛肉脯回桐城。长时间不吃,特别馋,味道多少年都没有变。”
杨先生居住在东部新城,从家到大南门,驱车需要半个小时。每当有外地朋友来安庆,必不可少的行程就是去大南门。“我会专门安排一天早餐到大南门吃牛肉包子,然后带他们顺着大南门街逛上去,买些炒米、牛肉脯还有鱼圆,让朋友们带回去。在我看来,大南门这一带的饮食文化,算得上是安庆最有特色的。”
婷婷和老公常年在福建做生意。“外地买不到炒米,想家的时候特别想吃炒米。我经常让朋友去大南门给我买炒米寄到福建,用鸡汤泡一泡,有一种到家的感觉。”
蒋立强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名退休教师居住在安庆四中附近,经常来我这里买炒米,都是熟客了。后来,其女儿去了美国,她退休后也过去了。一次,这名退休教师打电话给我,称自己特别想吃家乡的炒米。可那个时候炒米不能直接邮寄到美国,我于是给她扎了一个炒米帚寄过去了,因为那个年代的人,都会自己炒。她和女儿每次回国,对我非常客气,带很多礼物送到店里来,什么巧克力啊之类的。”
蒋立强说,经营了24年的炒米生意,发生在他和老主顾之间的故事,数不胜数。“还有许多外地顾客是根据地图导航来店里专程买炒米的。”
蒋立强说,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将炒米店继续经营下去。“这也是我们这些做饮食业的人最大心声。”
记者随后来到迎江区政府。一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南门街一带由于规划部门的整体规划,现面临改造,包括蒋立强的炒米店、斯伟的鱼圆店、小董的白斩鸭店以及大南门牛肉包子店都在搬迁之列。“虽然我们有将拆迁后的大南门街其中一块区域,规划成类似聚集区的想法,但有关部门目前还没有规划。”
新闻推荐
31个项目集中开工 新引进14个亿元以上项目桐城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激发新活力
本报讯桐城市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上半年,31个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达56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个,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8个,其中10亿元以上...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