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 一张稿费单,一段乡邦情

市场星报 2020-11-09 00:55 大字

一张泛黄的稿费单,牵引出一段往事。今年 9 月初,太湖赵朴初纪念馆馆长胡文飞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一张汇款单的汇款人简短附言上,手写“安徽画报社题第一期‘安徽画报’字”等,原来,这是1986 年《安徽画报》寄给赵朴初的稿费单。

《安徽画报》于 1958 年创刊,几十年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以及赵朴初、林散之等名家都曾分别为《安徽画报》题字,而如今《安徽画报》的刊头题字,即是赵朴初朴老的题字。

通过记录展现平凡一面

赵朴初生于安徽太湖,他在太湖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后少小离家,一生追求进步民主,致力于民族解放、祖国统一、佛教与世界和平事业,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

据太湖赵朴初纪念馆馆长胡文飞介绍,去年3月,太湖县政协、赵朴初研究会和纪念馆一同赴北京赵朴初南小栓故居,接收了部分朴老遗物。在按年份分类整理过程中,胡文飞发现了这张稿费单。

“通过整理,我们发现朴老是一个非常心细的人,生活中任何往来支出,工资、稿费,甚至是购物发票,比如说他今天买了一些衣物等,都会记录,这让我们看到伟人平凡的一面。”

初步判断,赵朴初是于1986年为安徽画报题字的,1987年第一期启用,已延用二三十年。如今的《安徽画报》版权页上,清晰标明其题字。

受母亲笃信佛教影响颇深

赵朴初出生于“四代翰林”的安庆状元府里。父亲赵纬如,毕业于省高等学堂,后被任命为湖北省候补知事。但他无意做官,一直在家中潜心钻研书画。赵朴初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母亲笃信佛教,对其影响密不可分。

赵朴初早年就学于东吴大学,大学时代即开始学佛,后亲眼目睹了在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下中华民族备受欺凌。他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开展秘密斗争。

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鳌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

作为爱国宗教界的代表,赵朴初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多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及政协副主席。

赵朴初还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赵朴初的诗词曲作品曾先后结集为《滴水集》《片石集》。

曾两次回安徽“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

1950年夏秋之交,皖北广大地区发生严重的水灾,接着干旱、病疫,灾情为百年未有。灾情最严重的是皖北,资料称,“平地积水数尺,深者丈余”“洪峰高达丈余,27个县被淹没,受灾面积达三千多万亩,受灾人口近二千万人”。

1951年夏末秋初,身为华东民政部副部长、上海市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的赵朴初,为分配救灾物资一事到安徽进行调查研究。赵朴初到达灾区后,先后去蚌埠、阜阳、宿县等地重灾区,见到千百万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的悲惨状况,触动了这位诗人、大书法家的心灵。在油灯下,他奋笔疾书长诗一首《将温暖送向灾区去》,号召全国各地捐献棉衣、棉被给灾民,免除灾民在即将到来的严冬受冻饿之苦。

1990年10月1日,赵朴初再次回到家乡,他十分关心家乡发展,把收到的各种稿费等收入用于设立赵朴初拜石奖学金等。

“问还余几多光热 ? 报我乡邦”,这是赵朴初对故乡太湖县情深意长的吟唱。■ 据《安徽画报》

新闻推荐

太湖县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迎接国检验收评估视频调度会

10月12日,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迎接国检验收评估视频调度会召开。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赵俊...

太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太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