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茶香笑语新

太湖周刊 2020-04-24 10:24 大字

寺前镇乔木寨村茶叶收购场景 寺前镇洪畈村手工制茶 北中望天茶园 北中花冲茶园 融媒记者刘辉 文/图

人间四月芳菲尽,乡村处处采茶忙。

拂着春风,行走在茶乡的每一处山岗、田野,映入眼帘的尽是翠绿的茶园、辛勤的茶农。

成天的忙碌,朴实的秉性,只为收获一个殷实的春天,妆点生活的精彩;

艰辛的劳作,敢拼的勇气,只为实现一个创业的梦想,燃起人生的激情。

筑就了创业的阵地,带来了就业的基地,共同分享茶乡的喜悦,一起品茗茶香的芬芳。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陶醉在这浓郁的清香之中,欢畅在这酣甜的笑语之中,为茶香的春天嘹亮放歌。

“花繁春正王,茶美梦初惊。”“谷雨深春近,茶烟永日香。”

掩映在这灿烂的春色之中,沉浸在温馨的美景之中,为茶乡的明天倾心颂赞。

【相关链接】

多年来,太湖县一直把大力发展茶叶作为“一乡一品”特色产业紧抓不放,积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行之有效的发展举措,着力推动茶叶特色产业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征程中发挥资源优势作用。

截至2019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2万亩,其中9.67万亩认定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可采茶园总面积10.4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4.9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40%。尤其是这些年在全面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抓住扶贫政策的良好契机,大力发展茶叶主导产业,近三年每年均以5000亩面积的速度不断增长,三年新增茶厂20座。而且还自2013年开始,从浙江安吉引进了白茶和黄茶在寺前、刘畈、牛镇、北中等乡镇种植,不断丰富了太湖县茶品的多元化、高端化。

据统计,目前全县建有茶叶初级加工厂146家,其中拥有SC认证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8家。全县茶叶新型主体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现有规模涉茶主体4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9家,省级茶叶示范联合体2家,省级茶叶示范社和家庭农场各2家,市、县两级各类主体31家。去年全县茶叶总产达3740吨,产值4.03亿元,其中春茶产量1530吨,产值2.79亿元,夏秋茶产量2210吨,产值1.24亿元。

据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茶叶行业权威人士介绍,全县在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的发展之中,切实加强对新发展茶园和老茶园的精细管理,加强绿色防控以保证全县茶产品的质量安全;不断加快清洁化标准化茶厂建设,加快茶产品的开发,形成茶产品的多样化,尽快建成县级干茶市场和乡村鲜叶市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茶叶展销会、推介会和茶叶评比活动,广泛开展茶叶栽培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茶农的种茶制茶技术,提升茶叶品质,并大力开展天华谷尖、二祖禅茶的主打品牌建设。

记者获悉,“天华谷尖”先后被评为省优名茶、部优名茶、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2008年获安徽省十大品牌茶称号,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7年被农业部列入名特优新目录,已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天华商标已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天华牌名茶以其优异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品位在业界享有甚高的知名度。二祖禅茶于2004年获“无公害”农产品称号,2017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多次在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

新闻推荐

程志翔深入部分山区乡镇督查脱贫攻坚等工作

4月18日至19日,县委书记程志翔深入北中、百里、弥陀等山区乡镇,随机抽取村(居)、贫困户,进扶贫车间,到产业基地,着重对脱贫...

太湖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太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