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创新感” 尽显“科技范” 第十一届合肥农交会透视
[摘要]第十一届合肥农交会透视
■ 本报星级记者张玉芳
10月11日至13日,第十一届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合肥顺利开展,共吸引了10多万名顾客和2万余名专业观众到会。十年磨一剑,品牌效应显。记者在现场深切感受到,合肥农交会不仅参展产品更多样,而且主体更多元、满眼“创新感”、尽显“科技范”,农交会“颜值”走高,内涵提升。
新型经营主体签大单
家住合肥市太湖新村的涂阿姨是农交会老顾客了。 10日下午,还没正式开展,她已提前到场“扫货”。带着一帮老姐妹,涂阿姨一进展馆就直奔7号馆的合作社展区。 “这里的产品直接来自田间地头,最正宗、最地道。 ”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力军,在安徽省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双双突破10万家,分别位居全国第8位和第1位,入社农户450万户,带动600万小农户融入大市场。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农交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展区面积达3186平方米,全省共有394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展,比上年增加58个。展品共涉及71个类1600多个单品,质量明显提高。
“现在流行健康养生,蚕丝被越来越受宠。百分百桑蚕丝,非常柔软。 ”在展区,太湖县红旗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的手工蚕丝被吸引了大批顾客,还抱回了一个大订单。该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理事长杨福春介绍,一直以来,都是将鲜蚕茧初加工后,为其他企业供应原材料,利润低下。去年,他们开始加工蚕丝被。 “我们有好的产品,但是不懂包装,市场运营没有经验。 ”杨福春说,此次会展,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看上了他们加工的蚕丝被,已经签订购销合同,预计年销售蚕丝被2000床、销售额有望达400万元,合作社年或获益150万元。
科技创新助农业腾飞
安徽省豆制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八公山豆腐更是闻名全国,但黄浆水一直是豆制品加工产业中的环保难题。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展会上,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展示的一款黄浆水发酵菌剂引起了关注。 “这种菌剂能让黄浆水变废为宝。 ”该所首席专家钱坤说,加工一吨干豆要用到8-10吨水,大约产生2吨黄浆水,给环境造成污染。他们研发的这种菌剂倒进黄浆水中,就能将黄浆水变成益生菌,用于牛羊养殖,改善动物肠道,降低病发率。目前,该所已在埇桥区、阜南县等地养殖厂推广应用这一产品。 “一方面解决了农业废弃品循环利用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实现绿色健康养殖。 ”
在日益激烈的农业国际竞争中,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10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前,全省共建立1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有16名首席专家和6名副首席专家、215名岗位专家,189个综合试验站覆盖16个市、85个县(市、区)。
本届农交会上,专门设立了现代农业科技馆。省1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300多家科研院所、涉农院校、高新企业,通过1000多个参展品种,集中展示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新装备。农交会还开展了 “产学研对接活动”,省产业技术体系16名首席专家和154名岗站专家现场对职业农民进行教学、指导,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农业科技的力量。
乡村体验式需求升温
徽州毛豆腐、黟县千张酥、徽雕糕、麻滩河麻饼……想吃一口正宗地道还新鲜热乎的地方特产,想见证一下土特产制作中的奥妙,合肥农交会正在充分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要。
本届农交会更加注重观众体验需求和农村文化宣传,引入了一批乡村体验项目和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在休闲农业与农耕文化展厅,记者在现场看到,巩店绿豆丸子、石台槠栗豆腐、定远三和千张等地方名小吃都是现场制作、现场销售。淮南八公山豆腐加工企业还搬来两座石磨,来参观的孩子们兴奋地进行着磨豆腐的体验。 “这样现场一展示,大家都很感兴趣,尝一尝会顺手捎带几包。 ”来自黟县的朱传民告诉记者,仅仅一天,他带的三箱千张酥销售一空。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合肥农交会举办十一届以来,能明显感受到,消费者已经不单纯满足于买买买,大家对于农产品和农耕文化的参与式、体验式需求逐年升温,这也给安徽省乡村休闲旅游业带来无限空间。2018年,全省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近2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787亿,占全国近10%。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安徽休闲农业还将迎来一片艳阳天。
新闻推荐
根据卫星遥感监测和现场巡查情况,9月30日-10月8日,全省共发现秸秆焚烧疑似火点1个。截至10月8日,全省已发现秸秆焚烧疑似火...
太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