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似水幽远纯净 桂兆海和他的山水画

安庆日报 2019-07-06 10:56 大字

在书画界,熟悉山水画家桂兆海的人,都夸赞他的山水画气势磅礴,尤其是把四姑娘山画出味道来了,黑白山水间,色调沉稳,调配得当!2018年,桂兆海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并被选拔到中国文联第二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研班进修。如今,刚过不惑之年的桂兆海,在经历了雪山的洗礼、川藏高原的熏陶后,风华正茂,风头正劲。

其实桂兆海的成功之路极不平凡。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的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初中学业后,未能继续上学,到一家企业当了一名学徒工。从那时起,他对书画就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写字、画画到深夜。九十年代中期,因所在企业被改制下岗的他,凭着一身胆量与魄力在北京闯荡,在老乡的帮助下,他曾经给出版社校对,给图书画插图,给新发地市场画过门楼,干过装修,后来他又收起古旧书,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摆地摊,卖古旧书和名家字画。

生活的艰辛与酸涩,磨练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但他追求梦想、勇于打拼未来的勇气从未泯灭。在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朝美术方面发展。2008年,桂兆海鼓足勇气考入北京画院进修,跟着李小可先生学起了山水画。当他踏进北京画院的那一刻,一股激情从心底油然而生,他感到自己和绘画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在经历谋生的迷茫之后,最终要寻找的就是“灯火阑珊处”的山水画!

桂兆海在北京画院学习三年后,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又考到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在这里完成三年学业后,他从2012年7月以来,每年都要深入川藏四姑娘山和西藏写生。经过不懈地探索,他终于在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西部高原的静美,给了他超乎寻常的现实体验。一般这种体验只有在他的想象中、与古人交流中(读书)或者梦境中出现,但是西部高原直接将这种体验呈现于他的眼前。有四个字可以用来表达桂兆海的感受:“静,净,敬,境”经过在四姑娘山长期写生创作,他的创作思路逐渐明晰,并将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

他的作品继承李可染先生借古开今的创新精神,承“李家山水”衣钵,源于生活,尊重传统,注重表达,追求至真、至善、至纯、至美。他的作品构图及绘画技巧独特,极具当代气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笔下的山水多数以黑白水墨体现,用积墨方式画出山石质感,他的水墨山水有气壮山河,雄伟壮观之象,他笔下的山,笔下的石,质感逼真,苍茫厚重。他的作品不同于传统水墨画,极具质感、动感、光感。他画的山石在阳光照映下深邃雄健,真的感觉到浩然之气,山石雄伟豪迈,云雾在山川中穿流,行云流水,天地和谐,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常能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点线皴擦、风姿绰约的笔情墨象、“似”与“不似”的意态呈现、冲淡玄远或冲突涌动的静谧视觉,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桂兆海的山水画就具有这样的魅力。他创作的《明月前身》《流淌的月光》等作品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著名作家沈俊峰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他的作品:“瘦月悬天,月华似水,雪山静谧,危崖耸峙……月夜的雪域高原,穿破远古的雾霭,赤诚于眼前,刹时冰封了苍白的心灵,唯有震撼,五脏六腑都被一种幽远纯净的敬畏气息彻底笼罩……”

桂兆海曾经说过,在四姑娘山写生,心无挂碍,尘俗尽忘,没有包袱,没有成见,远离欲望,让内心还原成一个本来状态。在四姑娘山这座“金矿”前,虚静内心所感,完全来自于天地万物对自己的作用。能打动自己内心的,就正是这大自然的美。

桂兆海是幸运的,四姑娘山自然原始的生态成就了他,他的画不仅给观赏者呈现一种大自然的美,更为人们寻求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有益的启发,这或许与他始终如一追求内心的安宁与纯净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有了这样的追求,他的作品连续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展览中多次入选并获奖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我的印象中,他的生活极其简朴,不断写生创作,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可他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是这份执着与坚持,造就了一个艺术家,一个让作品说话的艺术家,一个活得真实、内涵丰富、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洪鸿

新闻推荐

党员志愿者在行动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激励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改进作风建设,日前,太湖县寺前镇机关党支部...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